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全国尚存四座唐代建筑,全都在山西!

   2024-06-07 147小编147小编480
核心提示:  我国已发现的唐代建筑遗存共有四座,全在山西。分别为: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
  我国已发现的唐代建筑遗存共有四座,全在山西。分别为: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同时期的木构建筑遗存在整个亚洲区域仅日本尚存几处,而且均为仿唐建筑。

  1、南禅寺: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在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村。
  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补修南禅寺碑记》云,南禅寺原由郭家、李家庄二村为至五台山弘传南宗禅的僧人驻锡所建,故名南禅寺。
1961年,国务院将南禅寺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国家又拨款将大佛殿照原样进行了落架大修。
  南禅寺坐北向南,由两座小院组成,大佛殿为主体建筑,座基方整宽广,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大突出了大殿的主体地位。殿为单檐歇山顶,梁架举折相当平缓,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屋顶最平缓的一座。
斗拱用材硕大,拱头券刹都为五瓣,每瓣都向内约3厘米,为我国木构建筑中的孤例。殿内平梁上不施矮柱,仅用两根叉手承托脊檩,十分简洁有力,保持了汉唐之际固有的建筑特点。整个大殿建筑坚实、质朴、苍古、秀雅,反映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大佛殿内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同敦煌莫高窟唐塑如出一辙,为唐代艺术的典范。

  2、佛光寺:中国第一国宝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的旅程,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发现了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五台佛光寺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文末附有佛光寺发现传奇)
  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四阿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体现出唐代建筑宏大豪迈的气象,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遗存。

  3、天台庵:佛教最早宗派的庵院

天台庵坐落于山西省平顺县城北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
  天台庵是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隋唐时期,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分裂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
天台庵坐北向南,东傍山谷、西临漳河,东南北三面农舍鳞次栉比,一望无垠,远山近水,景致极佳。
  天台庵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寺内的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平面近方形,宽、深各三间,正、侧两面的明间都偏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是中国现存早期建筑中十分罕见的。
檐柱一周都是圆形,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柱间施阑额,柱头覆盆式,屋坡平缓,四翼如飞。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1988年1月,天台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广仁王庙:唯一唐代道教宫观

  位于芮城县城西北40公里龙泉村土岗上。这里是古芮国魏城遗址,庙基即在城址北隅,北依古城墙垣,面临清泉池沼,杨柳夹岸,具有江南园林景色。庙内供水神,封号“广仁王”,庙名因得。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为现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庙宇。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乐宫、古魏城、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
五龙庙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东南角辟有小门。正殿座北向南,为唐大和五年(831年)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附:探秘佛光寺

梁思成林徽因前往佛光寺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的旅程,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发现了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一对现代史上令人惊艳的传奇夫妻,有着极其炫目的出身和起伏跌宕的故事。
梁思成,1901年出生在日本,他的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康有为的学生、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林徽因,梁思成夫人,1904年出生在福建,她的父亲林长民是中国近代立宪派领袖,擅长诗文、书法,曾经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2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结伴共赴美国,就读于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北京东城区有条不起眼的巷子,名叫赵堂子胡同。中国营造学社就诞生在这里,它是中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1931年,梁思成出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正式开始了他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学术生涯。
梁思成认为,唐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高峰,而他确信,中国木框架建筑的建造原则以及过去3000年来这种建筑方法的演变之谜,就隐藏在现存的古代建筑遗迹中。
  从1932年到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率领考察队频频走出北京,实地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可是,他们一直期望发现的1000年以前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却从未出现过。
  梁思成偶然看到了一本画册《敦煌石窟图录》,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梁思成看到61号洞中有一幅唐代壁画“五台山图”,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庙宇引起了梁思成的注意。
1937年,日本侵华步骤急剧加快,时局日益紧张。
  梁思成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紧迫,他和林徽因希望在战争爆发前把华北、中原的古建筑调查做完,以免这些人类的宝贵遗产毁于战火而不能给国人留下一图一景,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
循着《敦煌石窟图录》的线索,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快在北平图书馆查阅到了有关大佛光之寺的资料。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而被毁之前的“大佛光之寺”影像,被描绘于几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可想而知这座寺院在唐宋时代五台名刹中的地位。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立即前往五台山。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助手莫宗江、纪玉堂动身前往五台山,这是他们第3次前往山西寻找古建筑了。而就在当时,他们的状况并不好:梁思成拖着一条伤腿,林徽因患着肺病。
1937年6月26日,从清晨走到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来到台怀镇西南200余公里的豆村。转过山道,他们远远望见一个隐藏在连绵山峦下的古寺。当年的古寺早已香客冷清,荒凉破败,看守寺院的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和一位年幼的哑巴弟子。当老僧明白造访者的来意后,佛光寺寂寞多年的山门,便为这几位神秘的远方客人敞开了。
  梁思成进入寺院,看到出檐深远的大殿,一眼就断定这是一座比他们以前所见的更古老建筑。大殿内的景象让梁思成和林徽因惊讶不已。
梁思成后来写道:“那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它的侍者们环它而立,有如一座仙林。”
  眼前这些身材高大、造型别致的彩色塑像,仿佛让他们回到了遥远的历史时空。从艺术造型上看,佛像面颊丰满,弯弯的眉毛,端正的口唇,都具有极其显著的唐代风格。菩萨立像大都微微向前倾斜,腰部弯曲,腹部略微凸起,这都是唐中叶以后菩萨造像的典型特征,与敦煌石窟里的塑像极为相似。穿行在大唐盛世的时空中,这让梁思成夫妇感觉进入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佛光寺大殿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金刚等33尊。另两尊特别的人物塑像,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一尊是建殿施主武则天,另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高僧。这两尊塑像虽然小些,但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两侧,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296尊。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无论是单个或总体,它们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假如这些塑像是唐代遗存,那么,庇护塑像的建筑就完全有可能是唐代的了。
梁思成、林徽因认为,如果大殿经过不断重修,眼前的唐代塑像将很难完整保存至今。
  面对近在咫尺的佛光寺,梁思成被那层层交叠而又宏大雄伟的斗拱所震撼。虽然这些斗拱像是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错折叠在宽大深远的屋檐下,而正是这种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历史。梁思成评价,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10倍;屋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反复搜寻一直没有找到任何碑刻和题记上的文字记载。大殿里也没有发现通常写在屋脊檩条上的文字。梁思成决定,爬到天花板上去碰碰运气。
  关于天花板上的奇特见闻,梁思成是这样写的:“我在那里看到了一种屋顶架构,其做法据我所知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使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这和后世中国建筑的做法全然不同,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大叉手这个结构,从汉代开始有,在南北朝也有,在石窟上边有这种形象,但是实物没见过,因为梁思成夫妇作了大量的古代建筑调查,在中国北方调查了数百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结构,所以这种结构可以明确地判断它就是唐代的原物。
  经过连续3天的辛勤查勘,梁思成仍然没有找到确切的建造年代。如果仅靠大殿的唐代结构和雕塑的风格特征来判断建筑的年代,误差有时可能多达半个世纪。
  而就在此时,一直负责地面工作的林徽因突然欢快地叫了起来,她说她发现一根大梁上有很淡的毛笔字迹!
梁上那行文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殿是由一位叫宁公遇的女性捐钱建造的。正当大家还在琢磨这段文字的时候,林徽因突然快步奔向大殿外的石经幢……因为她忽然记起,在佛光寺大殿前的石经幢上似乎也有相同的名字。
  果然,石经幢上刻有这样一句话:“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梁上的题字,石经幢上的刻文相互吻合,那么大殿的建造时间终于能够确定了。
石经幢上刻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根据推算,这应该是公元857年,距发现之日整整1080年。
  与这座非凡建筑的诞生有关的人物除了施主宁公遇,还有一个人,他叫愿诚禅师。唐武宗灭佛后,40岁左右的愿诚禅师四处化缘,复兴了佛光寺。另一位叫王守澄的人,他以“功德主”的名义与宁公遇的名字出现在同一根木梁上,这个颇神秘的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与佛光寺的诞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梁架上的这两行题记,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右军中尉是唐代管宦官的一个首领,佛殿主宁公遇,记载的只有一个唐长安送供女弟子宁公遇。那么根据梁思成先生的推测,有可能宁公遇就是王守澄的家人,因为在唐代时候,有宦官娶妻的习俗,所以王守澄是那样有权势的一个人,有可能宁公遇是他的人。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那样大的财力,她必须有强大的后盾。
  众多的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汇集在一座寺庙里,而且同时被发现,如此重要的意外收获,成为多年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寻找中国古建筑最快乐的时光。
梁思成后来满怀欣喜地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在以后的时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全面查阅和研究了这座寺庙。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佛光寺”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书记载。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五年,皇朝发动灭法运动,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偌大的佛光寺土崩瓦解,变成了一片废墟,僧人也全作鸟兽散。
  公元857年,也就是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到了12世纪的金代以后,佛光寺前院两侧兴建了文殊、普贤二殿。在文殊殿对面,曾经有普贤殿和天王殿,但是,这两间殿堂分别在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不慎被烧毁。院内的南北厢房是民国初年增筑的,这些就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当年见到的模样。
  在长达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过8次5级以上地震的佛光寺东大殿为何硕果仅存呢?
  大佛光寺的台基前半截是垫起来的,做得非常坚固,后半截就坐在石岩上,把山坡的碎石清掉以后,潮气不容易上升,它里边的塑像没有腐蚀现象。
东大殿天棚下拱眼壁上遗存的唐代壁画,是梁思成在大殿梁架上测绘时偶然发现的,唐代壁画上所使用的白色颜料1000年后会变成黑色,这个认识得益于他对古代壁画所用颜料的了解。因为唐代的时候壁画的矿物颜料有锌白,画白颜色的部分,从面部、涉及到需要调和白颜色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变化它就会发黑。
  梁思成、林徽因之后,对佛光寺的深入研究实际上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梁思成当年对东大殿正面的大门作了仔细研究后认为,“其造门之制,是现存实例中所未见的”。
1974年,中国古代建筑保护专家柴泽俊先生在东大殿研究壁画的时候,再次发现了多处唐代壁画,加上梁思成、罗哲文、孟繁兴等人此前的发现,佛光寺遗存的唐代壁画多达60余平方米。
  柴泽俊介绍:全国寺庙当中保存下来的唐代壁画全国仅此一例,其他就是敦煌莫高窟里边保存下来的唐代壁画。因此,佛光寺为数不多的壁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页,或者是当前保存下来最早的壁画的实证,再没有比它早的。
  但遗憾的是,在距离佛光寺西北几十公里的山中,有一座南禅寺,它的建筑年代比佛光寺还要早。由于时局的纷乱,梁思成、林徽因和它擦肩而过。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佛光寺16年之后,1953年,山西考古人员考察了南禅寺,他们根据殿内屋梁上写有“大唐建中三年”的墨书题辞考证,南禅寺是公元782年重修的,这个时间比佛光寺的落成要早75年。
  这也意味着,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这也意味着,由于梁思成、林徽因对佛光寺的发现,历史仅存的两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双星闪耀。
  1961年,五台山佛光寺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在美国出版,佛光寺考察成果是其中重要篇章。
  本文转载自——《老家山西》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