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冬日暖具
围炉而坐
明朝时期(14~17世纪)出现了用于放置火盆的木制几案。《鲁班经》中就曾介绍过壶门券口、带有深槽和托泥的火盆架,其中圆炉架有六条弯腿和曲线牙子,方炉架则为四腿式。书中还出现一种罕见的低矮桌子,中有圆孔用于嵌入火盆。20世纪时被北京匠人取名为“火盆架”。
图1《太平春色图》钱贡,明万历,手卷轴
事实上,火盆架在明朝时期并不常见。比如,明万历年间钱贡的《太平春色图》(图1),设色画屋一楹,早春时日,学童围炉伸纸,搦管欲书,承炉的火盆架有壶门券口马蹄脚,上有束腰,足端安裁榫下承如意纹托泥。
煤炉可用筷型钳添煤以调节供暖程度。下雪天,凳子上也铺了貂裘垫,人们围炉而坐,取暖赏雪,好不惬意。另有明万历年间木刻版画插图《绣裤记》(图2)中,有一件宽大的六脚火盆架,三弯腿弓型券口。
图2万历年间木刻版画插图《绣裤记》
家中火盆的数量取决于天气寒冷程度和家庭富有程度。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文学家、生活美学家李渔在1671年出版的著作《闲情偶记》中直言不讳地提到过:
予冬月著书,身则畏寒,砚则苦冻,欲多设盆炭,使满室俱温,非止所费不赀,且几案易生生尘,不终日而成灰烬世界。若止设大小二炉以温手足,则厚于四肢而薄于诸体,是一身而自分冬夏,并耳目心思,亦可自号孤臣孽子矣。计万全而筹尽适,此暧椅之制所由来也。制法列图于后。一物而充数物之用,所利于人者,不止御寒而已也。
——《闲情偶记》器玩部制度第一椅杌
火盆可以在寒冬时日使屋内满座皆温,古人可享受室暧无冬之福。火盆架造型多样,虽广狭不一,方圆不同,但制作多有讲究,好的火盆架可堪作屋内一景。
此器边抹制冰盘沿,四季如意云头包角,取意“四季如意”。
牙板与束腰一木连做,挖壸门,饰螭龙纹,两尾螭龙相向而动,聚气中央。三弯腿边缘起阳线,婉转而下,至底勾卷成云纹,再轻盈地落在托泥之上。线条一气呵成,流畅自然,且富有动感。
精致小巧,宜置于桌案、床榻之上使用。匀称的比例,婉约的造型,使之显得格外秀雅可爱。若用它来架壶煮水、烹茶品茗,当别有一番韵味。隐隐的火光伴着幽幽的茶香,寓意小日子红红火火。
暖暖的红火治愈涩涩的冷御寒神器——火盆架
让整个冬天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