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桢是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古建史研究,在学科建设中有一系列突破,著作颇丰。
在校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刻苦学习,还积极锻炼身体,既是学业中的突出优等生,又是游泳、足球和田径运动中的健将。
1922年回国任上海绢丝纺织公司建筑师,并与柳士英等肇建了第一所中国人经营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1923年又与柳士英等创设了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并任讲师,为国家培养了首批建筑工程方面的人才。
1925年,刘敦桢任湖南大学土木系讲师;1927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刘敦桢著有《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等论文,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树立楷模,1933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兼文献主任。
刘敦桢对中国古建筑的辛勤研究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他在1933-1937年间在华北六省进行大量科研调查,共写出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35篇,约65万字;与其他学者合撰论文7篇,30万字。
1950年,他参加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管会工作,对南京城内外的古建筑和古墓葬,进行多次调查,写出了修整或保护计划。
1952年,开始了对国内传统民居的调查和研究。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