錾(zàn),在《说文》中的解释为:“錾,小凿也。从金,从斩,斩亦声”,是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兴起来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錾刻是随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术演化而来。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金银器上的一些錾刻文、镶嵌和金银错等文物标本可知,这种技术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錾刻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时期,古代将这种工艺称之为“镂”。现代也叫镌刻、錾刻、镂刻、雕刻,其中最常见的称谓是錾刻。
银鎏金錾刻杯盘
从中国的“青铜时代”至唐后期,金、银器的异军突起,錾刻的制造工艺发生了大的飞跃,并深深影响着宋、元朝以后的工艺技法。錾刻工艺品也随着最初的常用型过渡到新的实用装饰并举的顶峰时代。精湛的錾刻技艺的结晶尽情发挥在饰满层层叠叠繁缛狞历美感图纹的器皿上,在美的艺术中得以发展和壮大。錾刻工艺品的造型设计也从庄严、凝重变得奇巧、富丽、纹样清新活泼、质朴细腻。
錾刻工具
在錾刻作品时,錾刻的工匠除了要有良好的技术外,还要能根据加工对象的需要自行打制出得心应手的錾刻工具、打制工件的金属板材、调制固定工件的专用胶料、配制焊药、摹绘图案等。
錾刻的工具主要包括:錾子、锤子和垫子。
錾子
錾子(又称錾刀)是用高质量的钢坯材料,用砂轮和锉刀多次加工成形。
根据錾子口刃和功能,常用的錾子大致可分为直口錾,弯钩錾,沙錾,采錾,硬錾几大类。资深錾刻匠人身边往往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不同形状的錾子。
这些錾子都是用工具钢或弹簧钢打制的,钢料过火后先锤打成长约10厘米、中间粗两头细的枣核形坯子,之后将其前端锤打、错磨出所需要的形状,再经焠火处理,并在油石上反复打磨、调试,使之合用。
锋利的錾刀刻出的纹样细腻精美,而厚口的錾刀刻出的纹样圆润粗犷。所以錾子都因其作品的设计要求及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一般均由技师根据本工艺錾刻需要自制各式不同的錾子并运用自如,其难度之大,水准之高,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制作质量。
锤子
錾刻工艺中所用的锤子有素锤、小柳锤,羊角台等。
锤子是为了敲打錾刀行走在器皿上刻划出所需的图案线条。锤子的运用要根据作品的要求,选取轻、重、快、慢之力,并充分利用腕力灵活使锤,以确保线条游走自然,纹样清晰。
尤其在浮雕过程中,要掌握好锤、錾、手三者的高度统一,才能錾刻出形象逼真、细腻传神、意境透彻、立感丰富,且具有时代个性的绝好作品,这也是现代手工錾刻工艺有别于其他现代机械工艺的独特之处。
垫子
垫子也称胶垫是錾刻作品的底座,錾刻的作品被反复敲打成各种形态后,其反面的不平凹陷就需要一种柔软的胶质材料填平垫实,这就是垫子,是必不可缺的铜錾工具之一。
錾刻时,必需将加工对象固定于胶垫上,方可进行操作。胶垫一般是用松香、大白粉和植物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后敷在木板上,使用时将胶烤软,铜银等工件过火后即可贴附其上,冷却后方可进行錾刻,取下时只需加热便能脱开。一件作品需要经过反复的錾刻、退火、溶胶,以完全达到工艺品的设计和雕刻要求为止。
板料
无论是金银还是铜板,传统操作中,都是把碎料装入坩埚,熔化中去除杂质铸为坨锭,而后反复过火,用锤锤打,成为合适的板料。錾活用的板料薄厚,依作品的大小而确定,最常用的厚度是在2-0.5毫米。过厚的板材使用中往下踩和往上抬都有困难,太薄则容易錾漏。
焊药
铜焊和银焊均属于大焊,焊药有老嫩区别。将银和黄铜放入坩埚熔化,再用钢锉错成粉状。老焊药以银8铜2比例,嫩焊药以银6铜4的比例掺合,之后放入小铁锅中加水和硼砂熬化而成。
在大焊中工件有时需分先后步骤进行,先分段焊合后总体焊接,先焊的部分要用老焊药,熔开的温度要高些,后焊部分则用嫩焊药,可在焊接中避免前面的焊缝开焊。
纹饰摹绘
摹绘图案经常是直接用毛笔或铅笔画上去,工作进行较慢,如果在一件作品上重复出现的图案,为了使之整齐划一,可用过纸样的方法来操作。
具体作法是先把装饰图案按原大比例画在纸上,而后将纸放在锡坨上,用小刀或"脱錾"将纹饰以外的空地"脱"去,即做成纸样,看上去如同民间艺术中的剪纸。使用时将纸样蘸水贴在器件上的相应部位,取一支蜡烛点燃,用蜡烛上的黑烟熏在纸样上,待纸样上的水分蒸发后剥落下来,即将纹饰清晰地过到"库坯"上去了。
錾刻技法
錾刻是左手拿錾刀,右手悬臂持锤,用锤子轻重适宜的不断敲打錾刀,在器物上錾刻出不同的纹样。花纹的轮廓、明暗、深浅、层次全凭借錾花工匠对各种錾刀的运用以及臂腕的用锤功夫来体现。
錾刻的主要工艺包括:
阳錾:突出饰物表面的雕刻图纹;
阴錾:凹进饰物表面的雕刻图纹;
平錾:饰物表面錾刻;
镂空:用脱錾将平刻花纹底子透空脱口;
戗錾:用特制的戗刀戗出花纹与素亮,使单一的錾刻作品展现出多层次艺术效果。
錾刻的基本技法主要有:勾、台、采、戗、脱、平錾、丝錾等。
勾
勾錾是在器物的正面上进行素描的一种表现手法。勾就是用不同形状的勾錾(直口錾,弯钩錾等),在胎型正面勾勒出基本图案。现代錾刻艺人在勾錾之前可在一张白纸上先白描出所錾刻纹样,将其黏结在金属上,用勾錾沿线描处二次勾画。
民国时期白铜錾刻酒壶
台
台是在胎型背面,用不同形状的台錾顶出所要图形的边缘,它是一张浅浮雕的处理方法。台錾的过程中要根据纹饰的面积和层次来确定台出的高度与深度。
台錾工具的形状以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和椭圆形的平面錾刀为主。对需要再继续细化的突出部位可通过串,点手法来完成。
采
也称“落”,在胎型的正面操作。制作中通过不同采、落处理,找出花纹的结构,分出不同部位的层次,以体现出翻转折叠的艺术魅力。使器物更具有立体浮雕效果。
平錾、丝錾
平錾是用不同形状的錾刀在器物正面錾刻的一种方法。丝錾是细化各个部位纹样的主要表现手法,一般用小型錾刀,刀刃分单一和组合两种。
对于一些纹饰的细部刻画,如花瓣的筋脉,小鸟的羽毛等部位,通过丝錾把纹样的线条处理的清晰,使图案更具有动感。
戗、脱
錾刻是錾与刻的工艺。戗也称之为刻,戗刻出的纹饰呈浅浮雕的效果。錾刻工艺中运用的錾刻技法,是在平面戗出沟槽线,使纹样形成凹凸面,造成明暗差异,以表现其立体感和空间感。
脱錾分镂空錾和脱底錾两种錾刻方式。镂空錾又称透雕。将图案的底子或者背景,用錾子脱出,使器物呈现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脱底錾是在器物上花纹錾刻完毕后,用特制的錾刀,沿外缘将底子脱出。
錾刻工艺在技法的运用上还需有一定的书画基础,才能以錾刀代笔在板材表面上行云流水,自由飞翔,刻画出形象传神、栩栩如生的艺术境界来。
錾刻工序
錾刻工艺工序较为繁琐。因为大多数錾刻板材性质柔软,延展性强,在錾刻挝程中材质会变硬,需进行退火处理。每件工艺品都几乎经过若干次的锻打、錾刻、淬烧再锻打、錾刻、淬烧的反复过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故一件精美的作品都是在经过设计、描图、展板、初刻、锻打、制胶、上胶、錾花、镌花、打珠点、下胶、退火、錾边、成型、焊接、精磨、细磨、压光、整平、酸洗、表面处理等多道工序,“千锤百炼”中诞生,有的甚至浇铸着艺人们毕生的心血和精力。
传承发展
历史上錾刻工艺的传承,多是在小手工做坊中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手把手教的形式出现,纯属民间手工技艺。錾刻不仅要求艺人们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精湛过硬的技艺水平,且心、手、力均还需通融配合。但由于机械等新工艺、新技法的不断替代,錾刻技艺曾步入滑坡和衰退并溯临失传。
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筑、宗教、装饰等文化艺术的迫切需求,錾刻工艺才又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历程。呈现在国人面前古朴、典雅、细腻的工艺品独具高雅的艺术魅力才得以重新放射光芒,势不可挡。其在风格上更追求新颖、完美;在造型上更趋别致、精巧;在工艺上更需细腻、传神;在材质上更显色泽光亮,性能稳定。
进入21世纪,各种新工艺的更新,为现代錾刻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工艺品的工业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纯手工錾刻的工艺品以其渊源的历史文化背景,给国人以更接近自然、环保、古朴,保持着一种原始的随意性以及精雕细刻、变化丰富、生动表现人类心灵和精巧的同时,也减少了造型上的重复,从而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