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贵州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梵净山的加入,我国共拥有53项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其中,文化遗产36项,自然遗产13项(居世界第一),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梵净山是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后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至此,贵州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自古就被称为“黔之名山”,是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公里。
梵净山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使梵净山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
梵净山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拥有4394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
黔金丝猴
梵净山是五大佛教道场之一,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古佛弥勒道场”。与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峨眉山的“普贤道场”,九华山的“地藏道场”,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四大名山共昭日月,齐名天下,被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据悉,梵净山佛教的传入,与佛教传入贵州的时间相吻合。它起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代、衰于清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不少方志专家,查找古今史籍,实地蹋勘考察,寻访民间传说,确证梵净山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
万步云梯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梵净山历代高僧性佛天恒、敏树如相、天隐道崇、密空、证党修禅、月盛全禅、月意参禅、松青、应方等大禅师曾住锡圆寂于此。
万米睡佛
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第九个妃子(人称九皇娘)因避祸携皇子从京城来到梵净山削发为尼。她在修行期间,济困扶危,爱老怜幼,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修成正果,“肉身成圣,白日飞升”,至今在梵净山下的江口人民中仍流传着她的许多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