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简称“晋”,历史上山西晋中人(平遥、祁县、太谷)曾以善于经商著称于世。晋商与徽商曾在中国金融经济史上不分仲伯,都共同占据过“海内最富”的显赫地位。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中以山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故统称为晋派建筑。
“大院文化”
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已成为“祁县民俗博物馆”。
整个宅院呈“囍”字型,不仅富有整体美,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是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在于它的建筑群宏伟壮观,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技艺。大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题材广泛,寓意吉祥。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曾赞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可见王氏家族之鼎盛。如果有人提到民间的故宫,或山西的紫禁城,其实指的就是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在元、明、清三个朝代,共修建有五巷六堡五祠堂和一条商业街,总面积25万平方米。目前开放的恒贞堡、视履堡分别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45000平方米,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的善文化,可谓是民间少有的。李氏家族,行善天下,普善苍生。李家大院传载着李家一段凝重的浪漫的经商史话,一朵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一个信义兼济的慈善世家,承载者善文化的精神宝藏。
渠家从渠氏第十七代源字辈进入鼎盛,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旺财主、金财主。他们在祁县古城东半城建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
渠家大院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大院内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戏台与戏园。渠家大院目前被开辟为晋商文化博物馆,以七大系列28个展室向游客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晋商的发展与衰落历史。
作为晋商的先驱之一,“潞泽豪商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的潞商曾在历史上留下威名,又默默消隐于历史,一度成为史学家研究晋商的盲区而差点被忽略和遗忘。潞商申家大院已成为国家确定的‘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点之一。
申家大院是明代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又称“申家棋盘二十四院珍珠倒卷帘”,占地约3万平方米。申家大院则具有田园式风格,院院相通。申家大院现有六座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落,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独具匠心的布局展现了其昔日的辉煌。
中村村民家中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家具、车具、农具、日用器皿、家谱及丰富的传说故事。申家大院是目前所知潞商宅院的罕见实物。
在常家200余年经商、兴学交融史中,仅取得秀才、举人、进士等学位的就有170余人,他们基本都放弃了仕途而投身商界,集合为晋商家族中最为出类拔萃的精英集团。
晋派建筑还包括,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窑洞是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
窑洞冬暖夏凉,天空瓦蓝透亮,空气神清气爽。这片古老而神奇、深沉而雄健的黄土地,窑洞用她那宽广的胸怀、真挚的情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