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顶峰,这是茂陵陪葬品众多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汉代玉雕精美之作——四神纹玉铺首。
1975年,陕西兴平南位公社常道村瓦渣沟汉武帝茂陵园内出土。
出土时方孔内尚留有经过切削的金属,推测其极有可能为汉武帝陵寝封大门上的物件,是从门扉上脱落下来的。
汉代最大的玉雕铺首
四神纹玉雕铺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重10.6千克,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这件玉铺首呈青灰色,正面为四角弧圆、下有凸钮的长方形,图案为一尊粗眉鼓目、卷鼻龇牙的兽面轮廓;兽面上部饰卷云纹,两侧透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
下缘中央突出方梁鼻钮上有插榫方孔,以八条竖纹勾勒出两侧宽大的排牙,再配以庄重肃穆的线刻云气纹,尽管铺首上的造型元素较多,因选用了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种技法,作多层次的雕刻。
此玉雕线刻技法应用十分娴熟,构思神奇浪漫,布局奇特,寓意幽远,风格和谐统一,造型既威严庄重,又活泼生动。
四神纹玉雕铺首是汉武帝茂陵陵园遗址内迄今出土的汉代最大、最精美的玉雕铺首。
它是陵园建筑装饰用玉代表作,也是汉武帝时期玉器断代的标准器、属国宝级玉雕艺术珍品。
整个铺首表面纹饰凹凸起伏,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其形象充满神秘色彩。
蓝田日暖玉生烟
经科学检测,这件玉铺首的矿物成分、物理化学指标与陕西“蓝田玉”矿石的指标极为接近。
文人墨客对蓝田玉多吟颂赞誉,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是成就了蓝田玉的千古美名。
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
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铺首一般由金属铸成,用玉石制作的实属罕见。
吉祥文化
在古代,一扇门的文化所在应该就是铺首了。铺首,即大门扇上的衔环底盘。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则说得更明白:“门扇环谓之铺首”。
铺首是门环的底座,与门环一起,从功能上来说是供人叩门用的。没有门铃、没有移动通讯工具的时代,登门拜访时用门环叩门声音响亮,方便主人听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是僧人贾岛的诗,形容斟酌用词的“推敲”一词也由此而来。
铺首是吉祥文化的一个体现,从汉代开始,铺首已经普遍使用。
古代,为了驱魔辟邪,阻止妖魔鬼怪进家门,人们便制作面目或狰狞或威严的兽面,兽嘴叼个铁圈,也可以称“兽面衔环”。
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铺首多被制成虎、螭、龟、蛇等造型,寄希望于借助神灵之力,求得阻挡妖邪、安守门户的心愿。
神面衔玉
四神纹玉铺首,刻着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时的中国人相信风水,认为四神兽可镇四方,避不祥,保家宅安宁。
《论衡·物势论》:“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
四神在天,指明方向,与星象占卜息息相关,
四神在地,带领行军,与军事布阵紧密联系。
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中部浮雕出鼓目、宽眉、卷鼻、张口露齿的兽面,四灵形象分布在兽面左右两侧和眼睛上下。
位于左边缘的青龙昂首、翘鼻、鼓目、口大张,两颗尖牙咬住左侧的云纹,身躯扭动,长尾回卷,四肢或伸或蹬,十分有力。
位于右边缘的白虎昂首长啸,两前腿踩在上端右侧的云纹上,身躯矫健,形象威猛。
朱雀圆眼勾喙,身躯修长,呈回首展翅状,尾部为如意云纹形。
玄武为龟张口衔蛇,龟曲颈爬行,部分身躯掩压在云纹之下,形象敦厚稳健。蛇身委婉柔畅,头和颈部位于兽面粗眉之上,身躯和尾部则位于兽面右眼侧面。
四神纹
四神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汉人以四神为吉祥之守护神,应用极为广泛。
常当作建筑、瓦当、铜镜﹑漆器、墓室和葬具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之后,两晋﹑南北朝至唐代初年甚为流行。
在瓦当形制方面,汉代瓦当的特点是中央有大圆柱,旁轮宽而齐整。早期制作分三道工序:先造瓦心,后造旁轮,最后上瓦当。西汉中期以后,瓦心与瓦轮不再分两次制作,而是一次做成,制作过程得到了简化。
这些模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瓦当,大气磅礴,仪态生动。
四神纹玉雕铺首,反映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浓郁的审美情趣,极富艺术观光价值,它为研究汉代建筑史和工艺美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确为一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也许,古人把它们想象成天空之门的铺首,即使在眼前,我们也需要仰望。
四神遨游的天际,这块蓝田玉上的四神安在。
这是一片碧绿的天空,奔腾、飞翔、盘旋,静默的四神指引着地上的方向,也往向天外的世界......
下期预告:熹平石经 西安碑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