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古典舞《唐宫夜宴》凭什么“出圈”成为爆款作品

   2024-06-05 147小编147小编610
核心提示: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春节期间,一群娇憨灵动、活泼可爱的“唐朝小胖妞”凭借一支古典舞火遍网络。在由郑州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春节期间,一群娇憨灵动、活泼可爱的“唐朝小胖妞”凭借一支古典舞火遍网络。在由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唐宫夜宴》中,她们走出《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穿梭在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文物之间,把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一颦一笑中,时而雍容娴雅,时而天真烂漫,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国宝、国风与国潮同频共振,激荡出浓浓的烟火气,生动展示了大气磅礴的盛世文化。

  截至目前,《唐宫夜宴》的视频在微博上吸引了累计4862万人次观看,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2亿。

《唐宫夜宴》缘何能“出圈”?答案是:对传统文化守正出奇的当代演绎。在这个时长不足6分钟的舞蹈作品里,处处体现出艺术匠心,妆容、服饰等最大限度还原了唐三彩乐舞俑的真实形态;而舞者俏皮灵动的舞姿、国宝国潮的融入、虚实相接的舞台科技,则拉近了当代观众与历史的距离。最终,“古董级复原”与“现代性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貌。

  厚重历史感结合当代视觉审美,让唐三彩乐舞俑“活”起来

  洛阳,曾是大唐“东都”,在这里出土的“唐三彩”正是《唐宫夜宴》的灵感来源。据主创团队透露,是河南省博物院展柜中陈列的一组静态乐俑,让其萌生“假如让她们活起来,会给今天的人们讲述什么故事”的想法。

故事构思逐渐成形:13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群嘎嘎的小胖妞们叽叽喳喳地去赴宴。为复原唐俑的丰腴形象,姑娘们穿上了塞着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特制棉花鼓起了腮帮;仕女们的眼角画着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风靡唐代的潮流面饰“斜红”;每位演员都要戴上沉重而繁复的发饰,披上唐三彩色样的纱衣,考究的服化道让千年前的唐代仕女形象逐渐生动具体起来。

“复活”唐代乐舞俑并非单纯的模仿与复原,而是赋予历史人物的独特性格。比如,这些乐官正值豆蔻年华,舞蹈动作和韵律应往年轻化上走;同时她们身处宫廷,又有着雍容端庄的一面。编导在屈膝塌腰、含胸低头等肢体动作外,还为舞者设置了许多表演细节。舞台上,乐官的嬉闹嗔怒似乎全凭心情,她们有时低眉顺眼,有时颔首架肘,有时也会撅起小嘴,耍弄小心思。《唐宫夜宴》打破了古典舞唯美抒情的固有调性,没有刻意追求演员动作表情的整齐划一,而是以幽默谐趣的风格贯穿了整支舞蹈。少女的娇憨逗趣呈现出烟火气与民俗风,厚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结合当代的视觉审美,带给观众熟悉的陌生感,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在短短5分多钟的《唐宫夜宴》中,编创者还设计了数个叙事片段,将历史人物放置在鲜活的生活场景里。在少女们列队碎步行进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推挤,一派童真稚趣让观众忍俊不禁;女乐官路过一汪湖水,姑娘们挤在湖边整理姿容,凸显出少女情怀;号角响起,她们迅速收敛起小儿女态的顽皮可爱,肃容整队步入宫墙。表达思乡之情的吹笛独舞、体现姐妹情谊的双人琵琶舞、华贵肃穆的宫廷群舞穿插其间,充分展现出“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的动人情态。这些情境设置、叙事铺陈紧紧围绕着角色塑造,激发出历史人物的澎湃生命力。

  不少观众在看完视频后感叹:“从穿戴造型看,一看就是从千年唐代走来。但她们身上个性化的一面,又和当下的人们毫无二致。”

  数字技术制造“博物馆奇妙夜”,让国宝、国风、国潮“融”于一炉

《唐宫夜宴》的另一大创新是将国宝、国风、国潮“融”于一炉。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多件国宝的加入,不仅为俏皮轻盈的舞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让观众对节目的回味无限延长。舞台上,唐俑们游走在河南出土的文物之间,一转身又误入了中国山水画卷,还能穿梭于星空下的湖水边、华丽恢弘的宫殿中。

其实,这并非《唐宫夜宴》首度亮相,它首演于2020年10月16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现场。这次改编,较原作缩短了约1分钟,最大的改变是通过时间、地点的变化把整段舞蹈分段切换,利用抠像、三维、AR等数字技术做了“二次创作”。演员们在舞台录制了一遍,又在棚内录制了一天,最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合成,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制造出“博物馆奇妙夜”的梦境,将电视文艺与技术革新的融合推到新的影视艺术美学高度。从这群“唐朝小胖妞”身上,能看到盛世应有的雍容气度,以及小儿女情态该有的俏皮可爱;更见得对节日节目欢乐属性本真的因循,和对“互联网+”时代融媒体传播规律的尊重。

业内人士指出,历史的色彩虽已斑驳淡去,但厚重的传统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将新技术纳入创意视野,主动拥抱技术革新,是当下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科技的发展成熟,舞台的艺术呈现方式不断更迭,让“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有了技术基础,也让时空的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近年来,《晨光曲》《朱鹮》登上央视春晚广受好评,《丽人行》成为电视综艺晚会“常客”,舞蹈《纸扇书生》亮相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其背后都有着先进影像技术的支撑。这些极具观赏性的舞蹈,精准设计了动情点和传播点,为短视频等传播新媒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屏”和“小屏”融合互动,推动着精品舞蹈以更快速度、更强力度“出圈”。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