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6月6日00点25分迎来芒种。此时节北方干燥高温,南方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天气开始闷热,预示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另,元时期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解释:“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的意思。
芒种·三候
一侯螳螂生
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螳螂卵因气温变化,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鸣。
鵙(jú)是指伯劳鸟,有“雀中猛禽”之称。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因感应到了气候的出现,慢慢停止了鸣叫。
芒种·习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挂艾草
人们会把艾草从田里割回来,然后摆放在自家的门口,还有些人会把艾草晒干,点燃后在屋子里转上一周,蚊虫也会被驱走。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养生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汗出增多,耗伤津液,出现烦躁、口干渴等表现,要预防暑热,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钾。夏季暑气过重,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有助于清热、消暑、止渴。
民间谚云:“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此时节容易感到慵懒、疲劳、没精神的特点。饭后午睡30分钟左右,有助于减缓疲劳、恢复体力;也可以在午间适当晒晒太阳,以顺应阳气充盛的时机,有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正所谓“春夏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