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杭州历史上的那些“高级”引进人才和他们的旧居

   2024-06-04 147小编147小编650
核心提示:  都道杭州人杰地灵,诗词歌赋、文史政经、剧艺绘画各大家皆落脚于此。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大家把家安在了杭州,有木
  都道杭州人杰地灵,诗词歌赋、文史政经、剧艺绘画各大家皆落脚于此。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大家把家安在了杭州,有木有你不知道的呢?
于谦故居

杭州清河坊祠堂巷42号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朝军事家、文学家,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有人觉得江南书生儒雅文弱,也有人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而于谦却是例外——性固刚直、嫉恶如仇、忠心烈义,纵是书生也能运筹帷幄,既是军事能人也能出口成章。
  作为明朝重臣,在国家危如累卵之时,他力排南迁之议,整饬兵备,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用生命印证了这句话。

  而他的故居就像他的为人一样,占地不大、古朴简单,一碑、一井、一室、一堂、一池、两小亭,一眼尽收。

  要知道于谦当时位极人臣、官居太保,但一生清廉,被诬陷抄家身死时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

故居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一眼望得到头,内列于谦的生平事迹。
  “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击意社稷”,“忠肃堂”门廊上的对联正是这位民族英雄一生的写照。
  参观于谦故居的人影寥寥,但我想门可罗雀或是门庭若市都不会影响于谦的伟大,再过几百年,也还是会有人记得曾经这里有位德才兼备、清正廉明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
马寅初旧居
杭州庆春路210号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

  马寅初履历颇为丰富,既是民主斗士也是经济学泰斗,同时也是教育学家,曾担任多个名校教授,后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和北京大学校长。

  马寅初更为出色的成就在人口学上,被称为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他的《新人口论》(1957年)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主张节制生育、提高质量,被视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来源。

因和当时政策相悖,不但被免去了北京大学校长之职,更被打成右派,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

  有意思的是,虽然马寅初主张计划生育,他本人却生养了七个子女。就如同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但又有一妻一妾且妻妾能融洽相处。由此可见,这位大师身上有太多时代的纠结和烙印。

  1936年夏天马寅初购买了位于杭州法院路34号(即今庆春路210号)的“竹屋”,是一幢欧式风格的三层小别墅。
  马寅初在杭州的故居如同他的人生一样屡有波折: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后,“竹屋”被日本侵略军占据。
  随着抗战胜利,“竹屋”回到马寅初手中。1949年8月至1951年,马寅初就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就居于此。
  1951年5月,马寅初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离开了“竹屋”。
  1966年8月,杭州市下城区房管所红卫兵入驻“竹屋”。到1967年初,马寅初两次收到该所红卫兵函,勒令其交出房产。

  1967年8月,马寅初主动要求将房产“上缴给国家”,由此“竹屋”不再属于马家。

现如今,马寅初旧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这座闹中取静、风景优美的小楼述说着这位传奇大师的生平往事,等待着后人前往了解。
盖叫天故居
杭州金沙港26号
  盖叫天,1888—1971年1月1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张英杰,河北高阳县人。

  他10岁开始登台,一开始艺名为“小小叫天”,因为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艺名叫“小叫天”。后惨遭群嘲,称其自不量力,一怒之下更名“盖叫天”,意为超过谭鑫培。后来,盖叫天确实也终成一代名家。

盖叫天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很多人对盖叫天的认识都来源于语文课本:盖叫天在演出时折断了右腿,由于医生接骨接错,盖叫天为了能够继续舞台生涯,毅然以腿猛击床栏,造成腿骨复断,然后另请医生,始痊愈。不得不让人感叹盖老为艺术献身的毅力。
然而残酷的是,这位在舞台上累次断肢折臂、一生载誉无数的艺术家未能躲过那场“十年浩劫”,在被抓游街示众时,时年80岁高龄的盖叫天竟被打断双腿,再也没有重新站起来。

  而折磨却没有结束,盖叫天和老伴、孙女被从金沙港的燕南寄庐中赶了出来,他数十年珍藏的那些罗汉、塑像、绘画、古玩以及全部衣物家具被洗劫一空。他本人于三年后在病痛中溘然长逝。

  燕南寄庐之名取燕北(河北)之客寄居江南之意,毗邻西湖杨公堤,环境隐幽,是盖叫天于20世纪20、30年代置地构筑。

  院内有他练功的雕像,几多惟妙惟肖。

故居粉墙黑瓦,砖地木壁,分前后两进,前即“百忍堂”,后为四合院。
  堂中黄宾虹所书匾额“学到老”是盖老的座右铭。而两旁由陈毅撰、沙孟海书的楹联“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正是盖老一生的写照。
沙孟海故居
杭州龙游路82号(近环城西路)
  在杭州,西泠印社可谓鼎鼎大名,提到它便不得不说到历任社长沙孟海。

沙孟海,1900年-1992年,二十世纪书坛泰斗,对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沙孟海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自幼爱好书法、篆刻。

  1922年沙孟海赴沪进修能学社教书,1925年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字学,从吴昌硕、马一浮等学书法篆刻,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其金石文字,名声渐著。

1952年沙孟海搬到位于杭州龙游路的小屋居住,这是一座中西结合式的花园别墅,建于上世纪20年代,屋顶直立的烟囱和突出的门呈楼裙样式,呈现了英式乡间别墅的风格。

  故居至今仍保留和还原了沙老在此饮食起居的场景。

  沙老在此居住了40年,直至1992年逝世。期间,他潜心书法、笔耕不辍,最终达到了艺术巅峰。

  他的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

  书法迷们来杭游玩时有空不妨拜访一下这位大师。
林风眠故居
杭州灵隐路3号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广东梅州人。

  林风眠和杭州是有缘分的。

  1928年,林风眠29岁,受蔡元培先生邀请,从南京来到了杭州办学,担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首任校长。直到抗战爆发,他随学校内迁到重庆,林风眠在杭州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年时光。

  《三喜图》
  看他的性情、他的画作,都让人觉得他与江南杭城是最相称的。

1934年,他在玉泉道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二层小楼,室内清一色本色木板装饰,学生们形容这是西方小说里才有的建筑,周末他们就欢聚于此与他聊天。

  二楼是画室,除了最亲近的朋友学生,没人可以上来。他常在此通宵创作,取一两幅满意之作,其余废弃一地,第二天早上由佣人扫走。

  《三喜图》
  园内遍植梅、桂、梧桐、凌霄,还有林风眠亲手培育的玉米、草莓等作物。
在离开杭州的此后十年,林风眠辗转数迁,杭州植物园的家也历尽劫难,曾经被日本兵当成马厩使用,留在家里的大幅油画作品被日本人用来遮雨,残破得剩下些破布条。
  而如今这座小楼仍安详地坐落于杭州植物园大门旁,诉说着这位画家曾经的辉煌与沉寂。
  如今,曾经的大家们俱已作古,但还有故宅诉说着他们的传奇......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