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四门之“午门”;故宫的正门叫“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
故宫四门之“神武门”;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北京故宫最大的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曾一度改称皇极门。门内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堪称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
后三宫之“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后三宫之“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后三宫之“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
三大殿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三大殿之“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
三大殿之“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
东六宫之“景仁宫”--光绪帝珍妃寝宫。
东六宫之“承乾宫”--据说是顺治帝爱妃董小鄂的寝宫,董小鄂深受顺治宠爱,死后据说被追封为皇后,顺治也因此而出家避世。后来此宫成为养鱼养鸟之所。
东六宫之“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太子所住。清末为光绪帝隆裕皇后的寝宫。末代皇帝溥仪入宫后也曾在此宫住过。
东六宫之“延禧宫”--数次遭受火烛之灾,遂在后来改名为水晶宫。张勋复辟时此宫被毁,后来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新式库房,这是故宫中第一座钢筋水泥建筑。
东六宫之“永和宫”--原为永安宫,崇祯时改叫此名,光绪帝的瑾妃曾居于此。现与承乾宫同为历代陶器馆。
东六宫之“景阳宫”--明孝靖皇后曾居此宫,康熙25年改为藏书之所。
西六宫之“储秀宫”为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清后妃居住的地方。位于西六宫区的东北角,北京故宫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
西六宫之“体和殿”是北京故宫翊坤宫的后殿
西六宫之“翊坤宫”,位于故宫西路开放区。曾是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翊坤宫乃西六宫第二位。
西六宫之“长春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
西六宫之“体元殿”原为启祥宫后殿,清咸丰九年(1859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咸丰御笔匾题曰“体元殿”。
西六宫之“太极殿”在西六宫区域,养心殿的西北方。在明代,此宫初名为未央宫,本为妃嫔的居所。嘉靖朝,皇帝朱厚熜因其父兴献王出生在此,更其名为启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