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天地差序格局”为特征的中国社会,人们以物寄情、以物达意、以物敬奉天地自然背后,是一种对社会运转良序的尊崇,也是对人情礼俗的传承发扬。所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成为国人心中的约定俗成。
而作为传统节日之首的春节,古人送礼时可谓讲究颇多,趣味盎然。
1、礼物·花样千百出
三国时期,每逢大年初一,南方家家户户用大蒜、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制作“五辛盘”赠予亲友食用,一来发五脏之气,二来迎接新春的到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春之意。”
宋朝一到腊月,路上便随处可见挑担者送酒肉菜肴,称为“送年盘”,不计数量多少、价格高低,主要目的是祝贺新春。到了大年初一,亲王、百官进宫给皇帝拜年,皇帝便赏赐每人一朵由绢纱丝帛制作的帽花,众人戴在帽上,回家后还要戴着举办家宴。
元代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在春节送给总管的礼物是:松雪斋墨二笏、杨日新笔廿枝;赵夫人管道昇送给她婶婆的礼物则是: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羞四尾、桕烛百条。虽都是一些常见的日用品,但也充分寄托了赵氏一家的体念与情谊。
明清时期,临近春节,各地官员都要给大小京官送红包,称为“炭敬”,也就是今天的取暖费,夏天也送,叫“冰敬”,即防暑费。炭敬的金额不等,最低八两银子。装着不同面值银票的信封上各有一个文雅的名称——四十两的写着“四十贤人”(古书名),三百两的写着“毛诗一部”,一千两的写着“千佛名经”。
清朝,春节前皇帝会赏赐大臣一块鹿肉,上写“福”“寿”二字,谐音“福禄寿”,同时还会赏赐御笔亲书的“福”字,当然这些“福”字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都由近臣代写。清朝过年也会送荷包,因为当时荷包是必需品,类似现在的手提包,用来放散碎银钱、熏香、零食等。
2、送礼·借物以明志
中国自古讲究有礼有节,送礼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古人送礼,有时甚至比今人更创意非凡,比如千里送鹅毛,或是用白雪和浮云作为礼物,联系感情之余颇能看出主人的浪漫情怀。
唐朝贞观年间,一个叫缅伯高的西域回纥国使臣,背了只天鹅去长安进贡。路上鹅毛弄脏了,他就在沔阳湖边打开笼子,让天鹅下湖洗洗羽毛,不料天鹅就此展翅飞去。缅伯高遂倒在湖边大哭一场,后来急中生智,捡了根羽毛用洁白的绸子包好去长安进贡,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从此传为佳话。
民国广益书局编辑的《古今笔记精华》卷四《风俗》中,有两篇关于送礼的笔记。其一录自明张岱《西湖梦寻》:“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宋时每腊前必奉雪表进。”这是拿山上的雪送官。其二录自清戴延年的《秋灯丛话》:“天都黄山之云海,相传为第一奇观。山中人往往以盒收之,纸固其口,作土物馈送。”这是拿空中的云作礼物。这些今人听来“匪夷所思”的礼物,在古时却也能寄托主人的高洁情怀。
圣人孔子曾说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理解作:只要自愿拿着十余条腊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后人据此认为十条腊肉是向孔子学习的学费和见面礼,并戏说古代没有冰箱,腊肉一方面不易腐坏,一方面也便于孔子周游列国时作为干粮随身携带。孔子还留下一句话,可以看成是送礼需秉持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代诗人袁枚和他的老师——两江总督尹继善经常吟诗唱和,各显其能。某年除夕,袁枚派人在临近子时之际给老师送去一首诗:“知公得句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箸,新诗和到是明年。”大意是,您看到这首诗时已经是新年了,即使您才思再敏捷,写好诗也是第二年的事了,您就认输吧。老师看完哈哈大笑。可见,文人墨客之间,诗作篇章,亦是丰厚礼遇。
3、送礼·思虑当周全
礼物除能借以明志、联络感情,还能用以报恩。晚清名臣左宗棠每年春节都要给军机大臣潘祖荫送一千两银票,外加一份厚礼,以报答其冒险救命之恩。这是由于咸丰年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幕府中襄理军务,因恃才傲物得罪了满族官员而被弹劾。潘祖荫虽与左宗棠不相识,但素闻其能,遂不计祸福,上疏为其辩白,并力荐其能,才保得左宗棠免去一死。
而在遴选礼物时,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乾隆年间,有官员进贡上好的徽墨,墨上有“万寿无疆”四个金字,乾隆很喜欢。谁知磨到后来成了“万寿无”,进贡墨的人因此受到严惩。
送礼有时并不是私人化的表达,因此更要考虑周全。晚清大臣张荫桓出使西洋时,在巴黎花重金购得一颗绿宝石,曾为拿破仑所有,归来后献给慈禧太后,但他忘了带礼物给大太监李莲英。一日,慈禧在赏玩绿宝石时赞不绝口,李莲英接了一句:“真难为张荫桓想得周全,难道咱们就不配用红宝石?”慈禧闻之勃然变色,因为她一生的心病就是自己没当过皇后,而在传统习俗中,妻穿红,妾穿绿。张荫桓从此失宠。
送礼讲究多?有心(姓)就欢喜!
发展到当前,我们新春佳节访亲送礼已不必像旧时宫廷一样囿于繁文缛节,但另一方面,比起古人的婉约内敛,现代人更懂得也更愿意,用言语和行动直接表达感情。于是“送礼”在当前,也成为温情的代名词,因为它的背后,寄托了主人真诚的关注与深切的祝福。
那么怎样送礼才能不落俗套而又恰到好处?
在花样百出、借物言志、思虑周全之余,送礼的核心诉求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伊利纯牛奶的答案,是在今年年初推出的“百家姓定制装”,旨在关爱每一个你。
如果说礼物是中华传统文化关系格局的重要符号,而文化才能彰显国家气象的话。那么组成大国的每一个小家则是代言文化的最小单元,而标志每一个家庭的符号,就是冠于“家”前的不同姓氏。
百家姓,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传承,每一个你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而千千万万个我们就被这样一股文化向心力,紧紧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