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座城市,水是灵魂。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中国大运河,呈南北向贯穿杭州古城,数千年至今,依然静静流淌着。它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经济,也沉淀了杭州悠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古往今来,大运河流经杭州古城的各个地方,究竟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儿,有着什么样的风土人情,在这些年的社会发展中,又能看到怎样的今昔对比?
什么叫运河?《辞海》里的说法: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航道,它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人工挖出来的,一个是用来运输的。
按照这个标准,《世界运河名录》里收录的运河就有500余条。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全长3200多公里,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长的运河。
既然是人工开凿,大运河本身是没有水的。那么,水源从哪里来?我们从南到北来看一看。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钱塘江、西溪、西湖都是供水大户
先来说说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打个比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国土大动脉的南段,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总水管,它的水源来自杭城几大“供水商”。
钱塘江是第一大“供水商”。
1989年,三堡船闸建成,后来又在闸边建设了输水通道,现在,平均每天会引入约150万立方米的钱塘江水进入运河。
610年,隋朝开挖了镇江到杭州的江南运河。后来,在闸口、三廊庙一带设过龙山闸、浙江闸,钱塘江水能通过城中运河进入大运河。到南宋时,为了保护皇城,把龙山闸关掉了,大运河的船就不能通过龙山河进钱塘江了。
运河各个“供水大户”分布图(盛锐制图)
要说资历最老的,是西湖。
杭州最古老的运河是上塘河,是宝贵的世界遗产河道,在杭州境内有28公里。它的前生是秦朝时开挖的“陵水道”,所以俗称“秦河”,南宋《淳佑临安志》称这条河为“大运河”。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首次出现“大运河”概念。这条河作为大运河主航道,一直使用到元末张士诚挖通江涨桥至武林头的下塘河,也就是现在的大运河主线,但上塘河一直通航到1993年。上塘河的地势较高,经常缺水,过去靠西湖的水往北引入上塘河,让其顺利通航。
如今的西湖水,除自然水源外,主要靠钱塘江引水,从闸口泵站取水,经处理后从小南湖等6个入水口进入西湖。其中每天有20万立方米左右的量,从少年宫旁边东侧的圣塘闸出水口这里泄出,随后沿着古新河一直走个4.5公里左右,最后在左侯亭南侧汇入大运河。
西湖引配水工程图(龚子皓制图)
西溪的水系,也是一个“供水大户”。
其实西溪原来是自然水系。古代主要来自天目山,东汉开始修建西险大塘,苕溪的水引向太湖,西溪的自然水源主要靠余杭区西溪源村、云栖、桦树村一带山区的灵项溪供给。流入西溪湿地后,经余杭塘河、西溪河汇入大运河。余杭塘河早期从卖鱼桥一带走的,所以现在经信义坊的就是老河道,大概早在南宋时期就在了。现在余杭塘河的主河道、大运河、西塘河(也叫“小河”)在湖墅北路康家桥东侧水域“聚首”三河汇。
据历史记载,南宋时期,杭州如果发生特大旱灾,就会通过余杭塘河引水到八字桥这一带,用水车运到西湖,再输到内河网络,保障当时的首都城区用水。此外,现在大运河的河道地势是在杭州河道当中是最低的,因此,钱塘江以北杭州水网中,大大小小的河道,也都会向运河涌入水流,形成运河水网。
1878年钱塘县水道图
当然,当代的钱塘江引水工程日益成熟、完善,西湖的水、西溪湿地的水,大部分都是引自钱塘江。西溪湿地现在的主水源是从转塘一带引钱塘江水,沿着长11公里的隧道,在天目山路与留和路的交叉口一带注入西溪湿地为主的城西水网,最后经余杭塘河、西溪河进入大运河,每天的水量是85万立方米左右。
把钱塘江、西湖、西溪等涌入的江水、湖水、溪水加起来,每天大概有约300万立方米的水会进入大运河。
这300万立方米的水进入大运河之后,到了映月桥、德胜坝这里,每天会有30万立方米的水分到上塘河,剩下的就浩浩荡荡一路向北,经余杭流向嘉兴方向,与太湖的水网合并,然后进入黄浦江。发生洪涝灾害时,要通过“南排工程”向钱塘江排水。所以,杭州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重要水源地,真正称得上是大运河的“杭”极,而钱塘江以南又有浙东运河,杭州是名副其实的大运河枢纽城市,大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与生长脐带。
池塘和水柜装着水
用以运河来“保漕济运”
这些水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
我们重点看看京杭大运河。
它贯通南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可以说,五大水系河道的水,是大运河航道里最主要的水源。当然,还有天然雨水、沿运河的其他自然河道、湖水、泉水的补给。
不过,整条京杭大运河的各个段,流向各有不同。
像北京一带,从白浮泉开始往南流,到了通州转入天津,一直流到海河。天津以北的运河叫“北运河”,水是向南流的。
那么,整个京杭大运河的最高点,在哪里呢?在山东济宁的南旺。这个地方叫水脊,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水脊就在南旺这个地方。
南旺分水枢纽在京杭大运河纵剖面中的位置图
(图片来自姚汉源《京杭运河史》一书)
南旺这个地方水源哪里来?
明朝时候有一位工部的部长(尚书)叫宋礼,他根据皇帝的命令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找到了当地的一个乡土水利专家白英。白英给他出了一个点子,就说南旺这个地方水源不解决,船肯定过不去。
于是,他们选了一个地方——大汶河,做一条坝,这就是戴村坝,现在还在,500米长左右,把大汶河截断,再挖一条河,这条河百把里长,把水引到南旺进运河,70%往北进入北运河流向天津方向,30%往南流,也就是所谓的“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再设一系列闸坝,控制水量。现在当地还有龙王庙等遗址,河道全部都在,可惜的是水没有了。南旺工程是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一个引水工程,解决了一个“水脊”问题,就是怎么过这个丘陵。
南旺水源图(来自书籍《汶上南旺》)
南旺以南的,济宁这里的水,又往南流了,从山东流到江苏,到淮安这里,分成两路,一路进入长江,一路通过淮河进入黄海。
长江以南的运河,江南运河的水是两个流向,因为江南运河的北面是镇江,流到苏州这里,进入吴淞江。
再过来,就是太湖水源和杭州段运河。
其实,和大运河的连通的河道,未必都有很大的水量,比如,秦岭淮河以南的降水量,每年是800mm以上,而往北每年的降水量是800mm以下。
水虽然不多,但是古人想了很多妙招——沿途设了很多的水柜、水库,特别是在黄河以北,国家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的一些池塘、水柜,来保证这水能保障运河这条国家航道不断流,运输通畅。老百姓是不能用的,如果去盗水、偷水都要被处罚、要坐牢,这就叫“保漕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