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千年龙井旧事之探寻江南文化

   2024-06-03 147小编147小编540
核心提示: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中华绿茶中久负盛名。龙井为西湖附近一村庄名,是西湖龙井的主要产地,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中华绿茶中久负盛名。龙井为西湖附近一村庄名,是西湖龙井的主要产地,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龙井又名龙泓、龙湫,西湖西南的风篁岭山,为西湖群山,南、北两大支的交接点。龙井泉水清澈甘洌,与虎跑、玉泉合称西湖三大名泉,由于地理条件的缘故,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山林密集,泉源茂盛,大旱不竭,古人认为是龙之所居,三国东吴时即来这里祷雨,龙井之名也因此而来。有传说龙井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所以叫龙井。龙井是一个半圆形泉池,井中泉水漫溢后,通过石罅听候宕下泻,哪怕是遇到干旱井水也是不会不枯竭的。用小棒搅动井水内泉水时,水面上就会出现一条蠕动的分水线,仿佛游龙一般,这种现象在雨天时更为明显。据说这是因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撞,两种水质因此重和流速的差异所致。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写的茶叶专著《茶经》中,已经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自古就很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游览杭州西湖时,曾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并题“龙井八景”,每年产的龙井进贡给朝廷,将龙井茶上升为至尊地位。那么,龙井的背后还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探龙井旧事

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催生了大量刻石,龙井泉四周有许多摩崖石刻,龙井神运石就是其中之一。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当时是第三次下江南,他对西湖神运石早有耳闻,向往已久,当到达龙井时,发现此石果真神奇可观,于是在石上御题“神运石”三大字,并赋诗一首,也一并刻于石上,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分别于1765年、1780年、1784年,乾隆第四、五、六次下江南游龙井时,每次都在神运石上赋诗一首。所以现在的神运石上,共有五处乾隆的题刻存世,足见乾隆对神运石的喜爱。

那么这个神运石到底是何来历呢?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这一年正值大旱,有一位叫李德的官员,主持了龙井的淘浚工程。或许当时的龙井淤塞,已无井水可汲,非得来一次彻底的清淤疏浚才行。工程初始时,在井中淘得铁牌、玉佛、金锭、银锭等物,在金银锭上,还凿有大宋元丰(1078-1085)年号。其后在井中发现一巨石,李德命令八十位力士,全力拖拽而出,清洗完石头后,在石上发现题有“神运”两字,另有许多题刻,已漶漫不可读,也不知是何代何人所镌。

神运石出龙井后,最后又在龙井底淘得铁牌十五面、银二条,上面凿有吴赤乌(238-251)年号,想必这些都是遥远的三国东吴时,官府或百姓在龙井进行祈雨时所用。当工程近尾声,果然四周乌云密布,而龙井泉水也汹涌而出,李德惧怕再淘而惊扰神灵,工程即告完工。明代神运石重新发现后,特立于龙井旁,引得一众官员在此石上题刻留记。除了乾隆五次御题之外,神运石另有十二处其它题刻,一块石头上共计十七处题刻,也可谓是西湖边满载历史的名石了。

  一、清乾隆壬午御题“神运石”(1762年)此御题字口清晰,被填朱,国家图书馆有拓本留存,按字迹分析当为乾隆所题,但拓本上有“乾隆御笔”方印,此题刻顶部未见,或许是后世按原拓本摹刻。《南巡盛典》有乾隆壬午御题“神运石”记载。

二、清乾隆壬午御题神运石诗刻(1762年)此诗《南巡盛典》有记,全文为:“移来不借五丁穿,峭蒨亭亭一朵莲。闻说铁牌同出井,依稀辨得赤乌年。”壬午暮春御题。下钤“乾隆御笔”方印。因此处诗刻被另一“神运石”题字打破,只剩“赤乌年”之后的文字尚清晰。

三、清乾隆乙酉御题神运石残诗刻(1765年)此诗《南巡盛典》有记,全文为:“诡石狰如伟丈夫,遥年题识半模糊,新诗业已行行泐,曷不由今视昔乎。乙酉□□御题。”下钤一方印,印文未识。“业已行行泐”以上部分已被毁,此诗刻仅剩下一部分残存。

  四、清乾隆庚子御题神运石诗刻(1780年)此御诗刻被填朱,此诗《南巡盛典》有记,全文为:“杰立昂然似伟人,运来闻说力由神。东坡被服夫子者,不语可曾此辨真。庚子暮春御题。”下钤乾卦圆印、“隆”字方印。

五、清乾隆甲辰御题神运石诗刻(1784年)此诗《南巡盛典》有记,全文为:“运以神功诚有无,卓然立不借傍扶,方圆庵是米颠跋,对此曾经下拜乎。甲辰季春御题。”下钤两方印,印文未识。

  六、“永镇太安”四字

  “镇”字上一字,漫漶严重,仅有一“?”笔划可辨,“镇”字字口尚清晰,按字迹、文意及文献记述,当为“永镇”两字。

  “太安”字口清晰,被填朱,与右侧未被填朱的“永镇”两字组成“永镇太(大)安”。此四字,推测应为神运石明代从龙井淘出前的题刻。

  七、“神运石”三字

此题刻被填朱,打破了原乾隆壬午御题神运石诗刻龛面,应该是乾隆壬午(1762年)后所刻,不排除当代人所为的可能性。

  八、“嶻嵲神运石”五字

  此题刻独双钩“神运”字迹尚清晰,《武林金石记》有“嶻嵲神运石”五字记载,另“嶻嵲”两字位于乾隆壬午御题神运石诗刻龛上部,隐约可现,“石”字可能被乾隆诗刻所毁。此题刻实际书写排列方式可能为:“神嵲嶻”“运石”此题刻确证是明代神运石从龙井淘出前即存的字迹。

  九、未知残题刻

  仅识读出“甫”字。推测应为明代题刻。

  十、明阮随等题刻

此题刻尚清晰,释文为“□差镇□处州兼总戎事、中常大夫内官阮随,发心舍财造殿;钦差管浙江市舶司内官陈添保,舍□财助缘共造□。淘得金银牌,买木石砖瓦,□工籴米,等用不敷。”题刻人阮随,在《明实录英宗实录》中有相关记载,另一题刻人陈添保待考。

  十一、明“…此一人之下…银五十…”残题刻

  此题刻被上部乾隆乙酉御诗刻与下部乾隆庚子御诗刻打破,年代早于乾隆乙酉,即1765年。

在清代汪孟鋗《龙井见闻录》中有记:“…又小字可辨者六行:一、□□二面见在;二、□□又淘得铁牌;三、□□武□□见□;四、造佛殿用诸不可取此一个之下又淘得玉石□;五、两上写元丰年待东方姓就;六、□□淘□池得干得金一镒银五十…”

  此处为明代神运石出土后,当时淘浚龙井的成果实录题刻,可惜被后代乾隆的诗刻所毁,现仅残存以下十三字“…面见…又…此一人之下…姓就…银五十…”

  或许此处题刻是镌刻在石头上的杭州最早之考古报告。

  十二、明景泰二年残题刻(1451年)

此题刻仅存“景泰二年”、“仲秋”六字,被下面乾隆甲辰御诗刻打破,因有纪年,当为明代人所题。

  在清代汪孟鋗《龙井见闻录》中有记:“…景泰二年,岁在辛未,仲秋子日,此辰雾霾,行者不见…”。

  可惜此题刻被乾隆诗刻所毁,仅残存数字,特别是“雾霾”两字,仅残存一“雨”字头,想必如果全存世,当为杭州石刻中,最早的“雾霾”记录。

  十三、“□秀”残题刻

此题刻,似篆似隶,有古意,上部被乾隆甲辰御诗刻打破,未知残损几字,最后一字断为“秀”字,推测为明代神运石被掏出龙井前就有的题刻。

  十四、明李□题刻

  此题刻字迹清楚,释文为“荣禄大夫柱国中臣内官都太监日南李□书”,此“李□”推测即为明代主持淘浚龙井的官员李德。

  李德在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有记:“德,交趾人(现属越南),幼警悟,读书一目下数行,洪武间,黎王以献,高皇喜之,昵侍左右,历事五朝,颇著劳绩,镇守两浙,卒,敕葬于风篁岭下。”

  十五、明嘉靖残题刻

  暂仅识得“嘉靖…”两字,当为明人所题刻。

十六、残存字迹一

  在神运石正面右侧,仍有一些残存笔划,分析可能是明代前的字迹。此字似双勾草书。未识得为何字。

  十七、残存字迹二

  部分有关神运石文献中,称石上有“下有玉泓池”五字,该题刻或即此五字残存。

刻石传之久远,在文化传承上具有异于纸质文献的独特效力。南巡刻石因附载着帝王的政治与文化权力,它的加入更对江南名物、名胜等景观的诠释与传播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茶香飘逸的龙井、幽静雅致的江南,这些名人旧事为龙井注入了历史文化内涵。

  北宋元丰年间,上天竺有位高僧名为辩才法师。他喜欢龙井,居住于此。辩才法师德高望重,仰慕者纷纷前往龙井探望他,但由于当时山路崎岖,不易通行。辩才法师便募缘整治山林,开辟通道,广植翠竹,日久,才有了如今此番美丽山道风景。山道开通后,龙井寺香火兴盛,来客也越来越多,每当有访客前来,辩才法师都会亲自奉上山中自植自焙的香茗一杯为礼。客多茶需求量大,龙井寺周围山林便成茶园遍布之地。

西湖龙井也不乏有文人墨客为其笔墨添香,苏东坡当年在杭州当官时也曾留下经典诗句,“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秦观《龙井记》“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葛洪尝鍊於此,《宋史·孝宗纪一》乾道二年罢盱眙屯田,振两浙、江东饥。戊寅,幸玉津园宴射,遂幸龙井。”李光《闻亚子秋叶穉兰诸子宴集杭州西园有作》诗:“唱酬有作题龙井,梦寤无聊记虎邱。”

不尽西湖美,一品龙井茶。从古至今,中国茶文化的传统影响十分深远,茶是我国千百年流传的文化。杭州的龙井茶散发的不仅是香气,更有千百年的文化底蕴。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