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冬奥会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冰雪运动潮。
事实上,中国人的冰雪情结已有千年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对“滑雪”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清代举办的“冰嬉盛典”更是颇具规模。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冰雪运动的发展。
隋朝:“骑木而行”,是最早的滑雪运动
阿勒泰人单杆滑雪狩猎的场景
我国古代对“滑雪”的最早记载是《隋书》:“其国猎兽,皆乘木,升降山隥,追走若飞”;“人好猎兽,皆成木马,升降山阴,追赴若飞”。
书中反映出早在隋唐时期,阿尔泰山脉地区就有滑雪狩猎的居民。居住在阿尔泰山北的结骨(黠葛斯)人、贝尔加湖南的拨悉弥都有乘木马狩猎的习俗。
史书中形象地将滑雪板称为“木马”、“骑木”,滑雪叫做“乘木马”。
北宋:形似雪橇的冰床
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讥谑》中描述:寒冬腊月,制作一只“小坐床”作为交通工具,在冰上拖拽前行。
“小坐床”指的就是冰床。古代冰床一般可坐三四人,脚部安装铁条,前面有人拉着前进,因此也被称为“拖床”。
百姓拉冰床的场景
冰床也是寒冬里难得的娱乐工具。明正德年间还兴起了“冰床围钓”的游戏——严冬时间,官僚富贾们将冰床连成一片,在其上豪饮。
明朝:蹋鞠、冰上抢球
明朝时期,京城流行踢石球的游戏,《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每到腊月,为缓解“趾踵苦寒”,小儿或平民百姓常玩“蹋鞠”。
蹋鞠的场地要求简单,但最有意思的还是冰上蹋鞠,球可以滚得更快更远。清康熙年间的《百戏竹枝词·蹋鞠》中也有描写蹋鞠的句子:“蹋鞠场中浪荡争,一时捷足趁坚冰”。
《帝京岁时纪胜笺补》中记载说,因为当时的皇帝崇尚习武,喜欢看冰上抢球。于是冬天,在什刹海、护城河上,随处可见练习蹋鞠的人。
冰嬉图(局部)
这幅《冰嬉图》也成为了北京冬奥村的设计灵感来源之一。
清朝:康乾盛世有了滑冰比赛
清朝时期,冰雪运动在中国北方得到较大发展。据记载,乾隆皇帝十分喜爱滑冰,使得这一时期冰嬉运动达到了鼎盛。
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作的《冰嬉图》清晰地再现了当时盛行于宫廷内的各种冰嬉活动。
乾隆帝还创立了名为“技勇冰鞋营”的滑冰特种小天团,每年的冬至到“三九”期间太液池上就会举行冰嬉大典。
由于清朝官方的大力推动,冰上运动在北京民间落地生根,这项最早以冬季练兵为目的的活动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
晚清时,京津一带曾流行一种自制的冰鞋俗称“凌鞋”。它由两块木板组成,上面分别钉着细铁条,人们将木板紧扎在鞋上便可在冰面上如履平地。
清代木冰鞋
每逢数九寒天、水面结冰,滑冰高手们就聚集到护城河冰面上,穿着凌鞋参加滑冰比赛,“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为胜”。
据说,有人曾穿着这种自制的冰鞋清早从朝阳门出发,顺着河道一路滑到通州。回来时手上端一碗通州的酱豆腐,以示自己跑了个来回,这也成为老北京冬日一景。
原来冰雪运动早已有之,从我国古代冰雪运动可以看出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脉络及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属性和特征。
冰雪运动的发展也折射出古代先人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理念,充分利用冰雪资源的生态智慧,以及创造生活、美化生活、优化生活的美好意愿。
随着冬奥的到来,在冰雪条件更优越的当今,越来越多人加入冰雪运动,热爱冰雪运动。2022北京冬奥会,让我们尽情地拥抱这场冰雪盛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