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制是读者朋友们喜欢阅读的内容。水煮君认为很有必要给诸位列出一个大纲,让大家可以随时查阅,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份清代地方官制的说明书。
本次发文的重点涵盖了十八省文官的数量,以及各省文官的分类,主要参照的是嘉庆朝《大清会典》,所以大可不必质疑其权威性,只是难免有罗列流水账之嫌疑。
将清代各省的官员分为文职和武职,是最原始、最低端的分类方法,事实上,地方官制中,尤其是文官系统的分类可以更加的细化。基本上可以分为民政、河道、漕运、盐政、学官、土官六个系统。
六个系统除了土官之外都是单独的,互不统属,下面就具体来讲。
民政官
民政官是主流,我们通常所说的督抚藩臬、道府州县就属此类。全国十八省的民政官具体数量如下:
总督8人,即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
巡抚15人,即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备注:直隶、四川、甘肃三省例不设巡抚,由总督兼任,故而才有“八督十五抚”之制。
布政使19人,全国只有十八个省,为何布政使有19个呢?这是因为江苏省设有两个布政使,即江苏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分驻苏州、江宁。
按察使18人,各省皆设一人。
督抚布按,称为地方大员,属于省级干部,总人数为60人。
各省分守道、分巡道共82人(人数较多,具体不罗列);知府182人。中级官员的道府数量总计为264人。
厅同知47人、通判31人(注意,此处的同知、通判为厅的最高长官,非知府佐贰);知州147人;知县1293人。基层的厅、州、县官总数为1518人。
备注:以上各督抚布按、道府州县都是正印官,是各省文官队伍中的骨干。
各省民政官中,佐贰官、属官、杂职官的数量很大,具体如下:
按例,督抚布按及道不设佐贰官,仅有府、州、县三级才设佐贰。全国佐贰官数量为:府同知116人、府通判108人;直隶州州同22人、州判35人;散州州同32人、州判44人;县丞350人、主簿58人,佐贰官总计765人。
首领官,布政使经历15人,理问7人,都事2人,照磨7人;按察使经历14人,知事1人,照磨6人;府经历167人,知事9人,照磨28人,检校3人;厅经历10人,知事6人,照磨21人;州吏目219人,长官司吏目3人、州巡检40人;县典史1294人,巡检908人。属官总计为2760人。
以上十八省民政官系统中,列入流品之官共计5330人。
河道、漕运、盐政、学官
这四个系统属于专职官,岗位配备比较简单,所以放在一起讲解。
河道总督设三人,即东河、南河、北河各设总督一人,其中东河、南河有专职总督,北河例由直隶总督兼任。故,河道总督实为2人。
总督以下,管河道14人、同知30人,通判30人、州同11人、州判17人、经历1人、县丞70人、主簿72人、巡检30人。河道官总计277人。
漕运总督官职设置最简单也最少,仅有漕运总督1人,粮储道12人,总计13人。
盐政系统设监察御史8人、盐运使5人、盐法道13人、运同3人、运副1人、运判7人、提举3人、盐课大使121人、盐掣同知3人、批验大使14人、首领经历6人、知事3人、巡检2人,总计189人。
河道、漕运、盐政三个系统的官员配置总计为479人。
各省管理教育、学校、科举的官员,是自成一个体系的,不受督抚的节制。最高长官为提督学政,各省额设一人,其中直隶省与顺天合为一处,称顺天学政,共计18人。
各省学政排在督抚之后,高于布按二司,其下的府教授189人,州学正210人,县教谕1111人,府厅州县训导1521人。
整个学官系统的官员人数总计为3049人。
土官
土官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官职,文官最高只能到知府,全国共设土知府4人、土同知3人、土通判1人、土知事2人、土知州30人、土州同4人、土州判3人、土吏目1人、土知县4人、土县丞5人、土主簿1人、土典史1人、土巡检25人。
除了以上各土官之外,还有只记名而不管理具体事务的土官,分别是云南正六品土官2人、从六品土官1人、正八品土官1人、正九品土官1人、从九品土官5人;贵州正六品土官1人、正七品土官1人、正八品土官3人、正九品土官2人、从九品土官2人。
整个土官系统总人数为103人。
各省的杂职官不入流品,但也在吏部的编制之内,包括布政司库大使19人、盐运司库大使5人、盐法道库大使3人、盐茶道库大使1人、道库大使10人、关库大使1人、厅库大使1人。
又,布政使仓大使1人、道仓大使1人、府仓大使2人、县仓大使1人;道关大使1人、府宣课大使2人、州县税课大使7人、茶引批验所大使1人;按察司司狱18人、府司狱53人、厅司狱8人;州县驿丞68人、闸官44人、河泊所官2人。
杂职官总计数字为249人。
至此嘉庆朝全国各省的文官数字也就有结论了,品级内文官数量为8961人,外加杂职249人。
当然,这个数字还是不那么十分准确的,如果加上各州县的医学、阴阳学、僧正司、道正司等为入流之杂职,总数应该会突破15000人。
因此文仅是罗列全国各省的文官数量,故对具体的官职没有作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