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穿暖是老百姓衡量好日子的指标之一。肚子空空脂肪太少很难不冷,所谓“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抗寒也是一样。大冷天吃点热乎的就更好了。热气腾腾的涮肉火锅就因为不光好吃还能取暖,而在北方很受欢迎。
早在先秦,我国已经有了火锅,只不过那时装食材并用以加热的锅具更像“鼎”的造型,所以那时的“火锅”准确来说叫“火鼎”。后来更大的“鼎”成了权力的象征,涮锅也慢慢被铜、铁、陶等材质代替。
西周文鼎
(图-故宫博物院藏)
▼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鸳鸯锅”
(图-三星堆博物馆藏)
▼
今天的涮肉火锅始于元代,最早可能诞生于行军打仗途中,由草原民族发明,他们将羊肉薄切在沸水里涮一下即熟。后来这种火锅传入了中原。到了清朝,涮肉铜锅流行起来,不仅吃着方便,还有利于暖身子。
冬日里古人还有一种方式暖身——饮酒。温酒器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器具之一,祭祀、陪葬品中常有出土。天寒地冻的季节,一杯热酒下肚活血暖胃才畅快。
《红楼梦》中就曾有温酒的描写——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文会图》(局部)
(图-北宋赵佶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此外,古代由于诗词兴盛,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还喜欢围炉夜话,以大话、聊天、吟诗作对的方式驱散寒意。当然这时如摆上一席茶,茶席上暖暖的陶炉烧着炭火,也再应景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