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最早周代有“八腊”,周代称“蜡”,蜡月初八祭八方八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寺院腊八日赐腊八粥,除了纪念佛祖成道,还有携众生度“八苦”意。
佛教的“八苦”是:生、老、病、苦、恩爱、别离、怨憎会、忧悲。
腊八节和腊月的由来
腊八,牵涉八与七两个神秘数字,腊八祭祀始于周代,四面八方,四与八是等分数,腊八祭祀原始还是为“八腊不通,则四方不成”,是祈祷天地交通。
至于寺院赐腊八粥,则始于北宋,已经很晚了。
腊八粥是“七宝五味粥”,七是生命之数,七而来复,佛教以七宝莲池为化生处,粥字含义,本也是养、育、生。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
原来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为什么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传说典故
赤豆打鬼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人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朱元璋故事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的特殊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民俗
喝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中国的北方,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吃腊八粥的意义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
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
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声声结善缘。”
腌腊八蒜
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
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开运
腊八节祭祀,祈求神灵、先人的庇佑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
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喝腊八粥,为健康开运,腊八粥不仅驱寒保暖,还有美容等保健功能,养人补体,延年益寿。熬好腊八粥后,先敬神祭祖。之后就要赶紧赠送亲友,让亲友尝尝自家腊八粥的味道。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完腊八就等于开始准备过年了。粥香四溢,岁月安暖,中国人对腊八粥的爱,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