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鉴赏 |《石湖清胜图》跟随文徵明游览的江南湖山!

   2024-05-31 147小编147小编410
核心提示:  “明代四大家”之一文徵明的画,是以工整细致见长,亦能粗笔放纵写意。目前正在上海博物馆历代书画馆展出的《石湖清胜图》就

  “明代四大家”之一文徵明的画,是以工整细致见长,亦能粗笔放纵写意。目前正在上海博物馆历代书画馆展出的《石湖清胜图》就是画家通过对生活的深刻体验,画出了江南秀丽的湖山。

  从文徵明传世作品来看,描写石湖风光的不下十余幅,可见石湖是文徵明常去游览的地方。画家通过笔墨,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把石湖渺茫的自然景色再现出来,使它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苏州地处太湖东北,河港交错,土地肥沃,明代中期以后,商业和丝织兴盛,成为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城市之一。经济的繁荣,必然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加之苏州自然环境优美,渐渐成为江南地区文化艺术的中心,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文徵明就是其中极有成就的一位艺术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被画史誉为“明代四大家”,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又被称为“吴中四杰”或“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今苏州)人,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他出身于仕宦之家,父亲文林曾任温州太守,为官清廉,所以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文徵明自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品性高洁,为人宽和正直。五十四岁时,由于苏州巡抚李克成的推荐,经过吏部考核,授职翰林院待诏,参与编纂《武宗实录》。尽管俸金优厚,但他对朝廷的腐朽、官场的倾轧极为不满和厌倦,三次上疏,请求辞官,终于在嘉靖五年(1526)五十七岁时获准辞职,归隐家园。自此,他经常和一些文人画士在一起赋诗唱和,聚首谈艺,把全部热情投入他所酷爱的书画艺术。

  文徵明的晚年声望更高,求他作品的人常常车马盈门,得片纸只字,人亦视若珍宝。文徵明的一生,勤于艺术,史载他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临终之前还在为严御史的母亲书写墓志铭,写完以后,欠伸搁笔,端坐而逝,终年九十岁。

文徵明能诗善文,尤擅书画,写花鸟竹石,气韵神采均有独到之处。山水尤精,初师沈周,受了沈周简朴浑厚风格的熏陶,在绘画技巧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而他对古代名家的画法,无不一一研究,《明史本传》说:“徵明山水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赵孟頫)。”《丹青志》说他“画师李唐、吴仲圭(吴镇),翩翩入室”。《妮古录》说:“文待诏自元四大家以至子昂(赵孟頫)、伯驹(赵伯驹)、董源、巨然及马(马远)、夏(夏圭)间三出入。”所谓“三出入”,就是说文徵明是反反复复向这些前代大家学习的,也反映了文徵明的画是兼取南北各体之长,而后参合自己个性,结合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自创了秀丽简劲、文静幽逸的画风。

文徵明的画,是以工整细致见长,亦能粗笔放纵写意。他能够因画题内容不同,采用多彩多姿的画法。他的青绿山水,既有唐宋人豪华富丽的遗意,又有文秀高古的韵度;既有赵孟頫妍丽稳健的长处,更独具清和淡逸的意境。他的水墨山水,学吴仲圭而参以倪云林,雄健中别有萧疏的情致,取王蒙茂密苍润的画法,又有文静幽闲的气质。文徵明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在中国画坛上影响很大,不愧为明代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文徵明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苏州,太湖风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他为数众多的山水画中,有不少作品是取材于太湖沿岸景色的。《石湖清胜图》就是画家通过对生活的深刻体验,画出了江南秀丽的湖山。

  据《石湖志略》载:

 “湖在郡城西南十二里,横山之下一壑,广仅数里,深不盈仞……西面为山(即横山,又名踞湖山,山上有五坞,又曰五坞山),山下及东南北三面多良田沃壤,夏秋湖风作时,波涛澎湃汹涌,势将挟山走石……风定波平,则一碧千顷,天镜在目。湖北二桥,东曰越城,西曰行春,越城陡而稍广,舟多由之,行春蜿蜒而平,凡九虹,仅通其一……石湖水北出行春、越城二桥以入横塘,曰越来溪,越伐吴时,兵从此入。”

  《东皋录》云:“石湖山水,为吴中伟观。”

  范成大在《重修行春桥记》中云:“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游无异。”

  石湖是吴中胜景之一,自唐宋以来,向为诗人画家歌咏遨游之地。

文徵明《石湖清胜图》卷

此幅《石湖清胜图》,纸本,纵23.3厘米,横67.2厘米。图作半壁横山,自右向左逶迤,下临苍波,湖水映山,沙渍映水,湖中扁舟荡漾,帆影翩翩。近处坡堤上绿树烟柳,三人在行春桥上赏景,一二行人向山坡走去,越城桥左面的平坡上,一人手持钓竿与另一人对话,很富有生活气息。遥望东西洞庭,浮出云表,天水一色,空阔无边,真实地表现了烟波浩渺、岛屿连绵的湖山风光。

  文徵明《石湖清胜图》卷(局部)

文徵明《石湖清胜图》卷(局部)

  文徵明《石湖清胜图》卷(局部)

画笔工整清丽,细小如豆的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山石略用干笔皴擦,既苍劲又秀润。杂树多用绵密的小攒点,浓淡参差,茂密蓊郁。设色以灰青为主,山石的正面用淡赭色,侧面略施以淡石绿,既有大自然神韵,又有一种雅致恬静的气氛。构图采用了三远法,把高远、深远、平远的法则统一在一张画面上,使观者可以立足于山巅上俯瞰,可以行在山脚下仰望,可以站在溪桥上遥望,可以乘舟于湖面上环游。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步步看,面面视,从各个角度领略湖山的风光。这就是中国画历来主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而创作出比自然更美的图画。当我们舒卷观赏,犹如身临其境,游趣弥足。此图作于嘉靖壬辰(1532),时年文徵明六十三岁。

从文徵明传世作品来看,描写石湖风光的不下十余幅,可见石湖是文徵明常去游览的地方。画家通过笔墨,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把石湖渺茫的自然景色再现出来,使它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另一方面,画家又通过作品,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一种感受和心情,所以说笔墨乃是画家性情风格的语言。文徵明的外柔内劲、清丽秀润的笔调,正是传达出画家一种从容不迫、闲情幽逸的品性。

此图原由文徵明赠给他的学生张凤翼,张凤翼得到后,把它装潢成卷,并在拖尾纸上界以乌丝栏,以俟名家题咏。日积月累,共得一十六段。图后有文徵明“游石湖诗”,书于嘉靖丁巳(1557)。又有王穀祥、袁尊尼、文彭、陆安道、文嘉、王世贞、王世懋题咏,张凤翼、王原祁题跋。张凤翼对此卷极为珍重,跋曰:“自太史(文徵明)而下,皆名流高品,嘉篇精翰,展卷汇集,虽琼林大盈,似不能过。”后来他把此卷传授给他的宿儿,宿儿亦“珍若拱璧”。万历三十三年(1605)其子“就试玉山,其毋(无)以岁计,出而鬻之,浑噩归君捐金购得”。隔水绫及接缝处有“古吴归氏鉴赏图书”“浑噩”等藏印。清康熙间为王原祁的表弟含吉收藏,后经戴植、陆心源、近人庞元济诸家递藏,《虚斋名画录》著录。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