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新春年俗】恭贺新禧,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文化!

   2024-05-31 147小编147小编540
核心提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全国各地自动开启“春节模式”,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那么在古今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全国各地自动开启“春节模式”,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那么在古今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文化都有那么些呢?快跟随古建中国去学习学习,同时也祝大家:“新年快乐”!

  除夕:辞旧,除祟,灯长明

古人的“年”,比我们现在的“年”更像一个需要谨慎处置的时间关口。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周秦时期,人们在新年的前一天,会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以保来年的平安健康,称为“逐除”,于是这一天的晚上(夕)就被称为“除夕”。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其中这样说:“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所以,所谓“除夕”,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它的核心词语是“辞旧”和“除祟”。祟(suì),即鬼怪妖邪。

除夕的日间就要开始做那些“除旧生新”的工作了:家里要去尘秽,净庭户;大人小孩依次沐浴,叫做“洗年残”;还有“换门神,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也就是说门联、年画、福字之类都要换成新的;家中若有病人,吃剩的药渣需丢出去,称为“丢百病”。

到了晚上大家团坐一起吃年夜饭,则更侧重吉祥的意味。北方人的必备食品是饺子,寓意新年与旧年交替的“更岁交子”。南方人则吃春卷、年糕之类,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还有一些吉祥食品如“年年有余”的鱼,“恭喜发财”的发菜,以及荸荠因为形状长得像元宝,也颇受江浙一带人们的喜爱。

  吃完年夜饭后的“守岁”,并非干坐着,还有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供消遣。比如北方地区流行的“踩岁”,是将芝麻秸洒在庭院等行走之处,让孩子们将其踩碎,噼啪作响,周围的鬼怪就被吓跑了。“踩岁”,其实是“踩祟”。同样的,压岁钱的“压岁”,其实也是“压祟”,在使用铜钱的时代,压岁钱要用棕绳穿线,编作龙形,放在孩子的床脚。

关于除夕夜,有一点需要注意:守夜的灯火要彻夜长明。民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以光明来驱除邪祟,就是最佳的方式啊!

  初一至初四:迎新,拜年,守禁忌

  大年初一的“迎新”要早起。因为要放开门炮仗,要出天方迎喜神,还有善男信女要赶往寺庙烧“岁朝香”。

  鸡鸣而起,先放炮仗,其用意,按《荆楚岁时记》中说,是“以辟山臊恶鬼”。而“迎喜神”,就是面向历书所说的吉方行走敬拜,求喜神保佑自己一岁康宁。在上海,这也叫“兜喜神方”。

“拜年”是岁首的重要主题。拜年有个次序,就民间的家庭而言,首先是祭拜神灵和祖先,其次是拜长辈和尊辈,然后是家内成员互拜。

  关于拜年,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传统的年俗是,初一拜年只在家中,到初二才开始出门走亲访友。其次,拜年所行的“拱手作揖”礼,手势不要弄错——中国文化以左为尊、以左为阳,所以作揖时需以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

初一是新年首日,人们都希望一年的开始百事顺遂,有个好兆头,因此这一天禁忌很多,而且往往要到初五才能破除:

  1、忌说不吉利的话。为防小孩子万一说漏嘴,许多家庭便贴上“童言无忌”的红纸条以破解。

  2、忌扫地、住外泼水和倒垃圾,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倒掉。如果地上脏了非扫不可,那就往内扫,象征财宝进门,扫好后装在垃圾桶里不倒掉,财宝便留住了。

  3、忌洗澡、洗头、洗衣物,以免把一年的福运财运洗掉。

  4、忌打破杯盘碗盏。若不小心失手打破了碗碟,赶紧说一声“碎碎(岁岁)平安”。

5、吃饭时,忌用开水泡饭,也忌用汤泡饭,否则新年里会好运“泡汤”。

俗谚有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倒头困个饱”。过年这几天十分忙碌劳累,到了初三晚上,人们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早点睡觉,那就是“老鼠嫁女”。大家早点熄灯入睡,才好不打扰老鼠们嫁女的喜事。人们还往往在屋角洒上些米粒或糕饼屑儿,作为嫁女之礼,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因此,“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也在民间被视为吉祥物,过年时可以贴在墙上或窗户上。

  初五初六:破禁,送穷,迎财神

  在江浙一带,大年初五有一位十分重要的神灵需要迎接,那就是财神,也称为“路头神”或“五路神”。“五路”,顾名思义,东西南北中,出门五路皆得财。财神人人都爱,十分抢手,要越早接到才越灵验,所以,按说初五才是迎神日,人们却想着在初四夜里就早点“抢路头”了。

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这样描写吴地的这项盛事:“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接过神后,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

  上海迎财神要用鲤鱼,也叫“元宝鱼”,鱼贩担鱼呼卖称作“送元宝鱼”。这些习俗,袁祖志的《海上竹枝词》写道:“元宝高呼送进来,财东今夜又招财;鲤鱼不跳龙门去,也逐金银上供台。“

初四夜、初五凌晨迎财神,也是有其世俗意义上的缘由的。旧时过年大小店铺在除夕做完生意后关门,而在正月初五重新开市。这接上了财神,才能够顺顺利利地“开门见财”和“财源广进”。

  初五这天,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习俗是“破五”和“送穷”,属于禁忌与禳祝性质的活动。“破五”,就是前几日的那些禁忌,过了此日便都可以解除了。而“送穷”也与此有关,之前那些为了聚积财气而没有倒掉的垃圾,这一天正好扫除一番,这番讲究便成了“送穷”。

送穷的方式比较多样。简单的只是清早响着爆竹把垃圾倒出门外完事;复杂些的则要用纸剪一个小人(“穷媳妇”),甚至还要让她背个装了垃圾的纸袋送至门外,燃炮炸之。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也就是说,送穷时要为“穷鬼”备下车船以及干粮,送其快快离开。

  “送穷”仪式也可以在初六举行,甚至到正月的晦日。韩愈所写的“送穷”便是在晦日的。晦日,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尤受重视。

  初七:“人日”,戴胜,七菜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之前的六天则是“说畜日”。《荆楚岁时记》引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因此,“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

初七“人日”的重要习俗是“戴人胜”,所以“人日”也称“人胜节”。人胜是一种饰品,妇女们于“人日”剪彩为花,或剪彩为人,或镂刻金箔为人形,贴于屏风、床帐,或戴在头发上,以祈福避灾。《荆楚岁时记》解释“戴人胜”的寓意,是“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也就是新年要面貌焕然一新的意思。这一习俗从魏晋时期就开始流行,唐代起愈加重视,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镂人胜,又大宴群臣赋诗过节,而民间则剪彩相互赠送。唐代李远的《剪彩》诗中,便有“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的句子。

“人日”的应节食品是“七菜羹”,是将七种蔬菜切碎合煮成羹汤,食之,则可以为新年祈福,也可以预防百病。这一食俗在现代已经式微了。但有趣的是,日本会在元月七日食用“七草粥”,这项风俗在日本民间从江户时代流行至今,日本的俳句中还有对七草粥“粥味滴滴佳,肠中春欲苏”的赞美。其实,此风俗正是从中国的古俗七菜羹而引入的。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