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文化积淀、独有的人文精神在潮彩的形成中不可或缺,一件珍贵的潮彩作品需集工艺与艺术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技术含量。因此,白坯瓷器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结,只有经过彩绘装饰加工的瓷器,才能体现出作品的艺术性、装饰性,同时也能提高其附加值,使之身价倍增。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生产陶瓷著称。唐末是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瓷器不但在国内销售,更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欧洲。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康乾时期,中国的陶瓷生产进入一个鼎盛阶段,外国对中国的陶瓷需求量增大,陶瓷的品种愈发增多,因此,作为我国自古以来的陶瓷重要产区所产的潮州陶瓷便在此时凸显出了极具优势的地位,潮彩更是在这一时期独树一帜。潮州陶瓷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其中陶瓷彩绘技法既有岭南的传统表现方法,也有西方绘画技法,本土的陶瓷艺术工作者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和变化,历经时代变迁,使潮彩终究成为保留至今最具有特点的一种技法。
潮彩艺术品类丰富,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历代潮彩艺人能深入生活,搜集创作题材,把大自然的物象经过凝练提升、美化加工,形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并将“潮彩”的独特表现技法融于陶瓷彩绘之中。潮彩的表现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如“四时花卉”“珍禽瑞兽”“南园佳果”“山水名胜”“神话传说”“戏剧故事”等均可入画。可谓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装饰方法千变万化,经过加工装饰的陶瓷作品呈现出立意高雅、格调清新、赋物传神、色彩瑰丽的艺术特点,因此,潮彩作品也就成为人们喜爱和收藏的艺术品。
潮彩作为广东陶瓷彩绘的流派之一,在陶瓷装饰范畴里是一种重要表现方法。潮彩现已成为广东陶瓷彩绘中较为独特的流派,与其他品种的区分在于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其创作要领体现于渲染与笔锋之间,山水画通常是借鉴历代画家的构图原理、思维再加以变通,需在构思构图时做到三思而后行,在学习先人的经验上加以灵活应用,再融入陶瓷彩绘之中。诚然,在中国画中,山水的画法与陶瓷彩绘的不同之处在于材质的根本区别,中国画是在宣纸之上的作品,是处于平面状态,且宣纸有吸水性和透水性,能充分体现笔墨气韵的效果。若说中国画的载体在于纸张,那么陶瓷山水画的载体便是造型多变的陶瓷器皿,在陶瓷材质上作画,有其材质的特殊性,除要依据瓷器的造型特点进行构图设计之外,在彩绘过程中还要把握好线条大小比例、色彩的浓淡变化,彩绘完成后在烧制过程中的火候控制,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作品艺术效果。因此,要制作出一件成功的潮州陶瓷作品并非易事,势必选择适宜造型本身的材质,造型之后才可进入下一步的彩绘加工,经过这一独特的表现技法加以彩绘和装饰,经烧制成功后才可称为一件完整的潮彩作品。
运用山水画彩绘对陶瓷进行装饰,需注意构图景物中的主、次、虚、实、开合、疏密、连贯和空间感,以形就势,用合理的构图和陶瓷造型相匹配。能围绕主题思想而创作,即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以画寄情,以画喻义。“形、体、意”三者均考虑在创作之内,才能使一件作品的整体格调与立意处于制高点,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与审美高度。
与其他绘画艺术一样,潮州陶瓷彩绘也是互相影响并借鉴历史和人文,能感染观者,更能体现出时代精神,陶冶人们的品德情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门艺术博采了纸本水墨国画之长,博古通今,运用特有的表现技法与出色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新的艺术门类,这是历代陶瓷艺术画者们辛勤耕作、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的劳动成果和聪明智慧的结晶。
在陶瓷材质上都是以国画风格为主题,或者说,陶瓷材质成为国画的载体,表现手段变为用釉和陶瓷绘画颜料来体现出国画的另一种神韵,这便是新的艺术门类——陶国画。陶国画的创作中,尤其是陶瓷山水画,能使传统国画的表现技法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目前,就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潮州陶瓷山水画彩绘多采用陶国画风格,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陶瓷彩绘技术的发展与潮彩触碰所产生出的火花,更能映射出中国画的艺术成就。
要搞好潮彩山水画题材的创作,不仅要借鉴前人的山水画技法,因为山水画是客观景物与画家思想情感相融汇的产物,还要深入自然写生观察,搜集、掌握创作素材,才能赋予作品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在自然风景里,常见的树木有灌木类、藤木类等不同体型,建筑有高矮,山石有平坦与高耸,花草、人物等景物变化不一。面对繁密的自然景物,在写生时,不可能尽收入画,只能经过归纳、提炼,有取有舍,才可以找到适合入画的景物。在写生的过程中需对物象进行细致观察,由近及远、自上而下、移步换景,这样才可把握最适合入画的角度和画面的位置。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以自然为师,在大自然中激发创作灵感,把思想情感融汇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我为山水,山水为我”的意境。
在山水陶瓷绘画布局当中,最基本的技法离不开远近、虚实的刻画,聚与散、疏与密纵横穿插,这些便是潮彩中山水构图变化的独特之处。如此的构图方式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特点,且当时画家们对构图手法也有着不同的见解,整体来讲,虽手法各异,但终究离不开远近的层次感、衬托虚实、纵横穿插、均衡变化、紧散开合、疏密呼应这六项主要构图法则。
线条与墨色是潮彩中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人们审美思想中,景物的意象描述是指主客体高度融合后所形成的充满感情色彩和超越客观实体的艺术形象。造型以线勾勒,神韵以色渲染,潮彩山水彩绘以此贯穿了整个过程。先用染色线在陶瓷坯胎上起稿,用“铁线描”或“游丝描”等传统的线描技法勾勒画面。这要求创作者要有扎实深厚的线描功底,“意在笔先”,追求形神兼备,下笔要胸有成竹,线条讲究圆润均匀,既要流畅又要抑扬顿挫,婉转有致,转折自如,线条之间要互相呼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勾线时要根据不同的形象因势造型,用不同的笔法和技巧,大胆细心地表现出线条之美、形象之美。
采用兼工带写或泼墨的手法是潮彩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之一,采用大写意泼墨的手法画出的景物展现出景物的大气势、大形象。作者在运笔时,落笔要大胆,力求生动,取大势而不拘小节,然后有计划地对局部进行细致刻画,如山水画中的房屋、小桥、楼台亭阁、人物动态等用工笔画法进行描绘,使整个画面呈现兼工带写的效果,既对物象重点部位进行细致刻画,又有山水画泼墨的神韵。它既体现了水墨酣畅淋漓,又糅合细致入微的细部刻画,作品可远观,又可近看,让人百看不厌,叹为观止。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本人综合了创作陶瓷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的主要构成法则,更深切地体会到,一件好的陶瓷彩绘艺术作品在创作中除了应有扎实的刻画物象的基本功之外,还应注重写生,搜集创作素材,才能使作品更为生动且富有灵气。
作为一个陶瓷艺术画者,既要注意技法的训练和吸收,也要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开展对潮州陶瓷彩绘装饰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加深对其历史渊源及其技艺特色的研究,在创作中去实践。从感性直观、讲究实用性和观赏性出发,才能创作出实用性和审美功能二者兼顾的作品,体现出潮州陶瓷彩绘装饰艺术的美感与其源于生活更居于生活之上的境界。这些为绘画所做的功课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门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更能使潮彩的优秀技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