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起楼,象城样有楼以壮观也”,这说的便是门楼。门楼是汉族传统建筑之一。作为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依附厅堂而建。
门楼其实是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发展而来。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型、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
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
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等。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
耦园砖雕门楼共3座,分列中部二、三、四进厅堂南院落内。形制随厅堂等级逐渐提升。从南往北,由简至精。
“平泉小隐”门楼
位于轿厅南院落,门厅北面出口处,高约5米,宽约3米,厚约0.6米,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封火墙。衣架锦式门楼,单檐纹头脊,上下枋处较简单,只作简单的纹头饰,中枋砖额书有楷书大字“平泉小隐”。
砖额两侧兜肚处分别饰有“山石牡丹凤凰”和“山峦祥云孔雀”的半透雕图案。砖雕门楼下为向北开启的黑漆大门两扇,为门厅通向第二进的门户。
“平泉”,唐李德裕游息的别庄叫“平泉庄”,宋张泊《贾氏谈录》:“平泉庄台榭百余所,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靡不毕具。”后人常以“平泉”作为园林的代表。“平泉小隐”点出了园主在此建造宅园过隐居生活的主题。
“厚德载福”门楼
位于载酒堂南院落,轿厅北面出口处,高约6米,宽约3米,厚约0.6米,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封火墙。牌科门楼,硬山顶,顶部为哺鸡脊,屋檐下面为砖雕方形檐橼两层,至瓦楞前之滴水处。
其下部为六朵一斗三升的斗拱托住上面的桁条,斗拱下面的上枋处除中间和两端有精细纹头式浮雕外,其他都是素面无装饰。上枋之下砖额书有篆书大字“厚德载福”,砖额东西两侧兜肚处只雕一抹角矩形方框。下枋除东西两端处刻有回纹装饰外也是素面无装饰。下枋下即为水磨方砖砌筑的两侧砖墩和中央两扇黑漆板门,为轿厅通向第三进的门户。
厚德载福,出自周文王《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左丘明《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指,有德者能多受福。
此处砖雕门楼从形制和装饰上较之前门楼已稍上等级。
“诗酒联欢”门楼
位于楼厅南院落,载酒堂北面出口处,高约6米,宽约3米,厚约0.8米,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封火墙。牌科门楼,硬山顶,顶部为哺鸡脊,屋檐下面为砖雕方形檐橼两层,至瓦楞前之滴水处。
其下部为六朵一斗三升的斗拱托住上面的桁条,斗拱间砖面饰浮雕花卉五幅。斗拱下面的上枋处为神雕山林人物画五幅,每幅场景都为天然山林,有人物二至四五人不等,似为相送、相别或相遇的场景。上枋东西两端饰倒挂砖柱花篮头,雕狮子滚绣球。
中枋整体以回纹浮雕环绕,砖额处以祥云纹围护,中书楷体大字“诗酒联欢”,东西两侧兜肚处各有一幅深雕作品,内容是以花树围绕的楼阁中两人对饮的场景,其中的楼阁,一为敞开,一有半窗掩映,楼下为一人骑马而来且有童仆恭迎的场面,似为诗酒酬客、联合欢悦的场景。
下枋处为深雕人物画五幅,以花树山石为主要背景,人物或行或坐,似在对饮作诗,栩栩如生。此门楼转雕画亦说明园主追求向往的诗酒生活。惜砖雕人物头部大多在“文革”中被人为毁坏,留下残缺之美、下枋下即为水磨方砖砌筑的两侧砖墩和中央两扇黑漆板门,为载酒堂通向第四进的门户。
“诗酒联欢”,中国古代文人聚会宴饮,往往是进行所谓的“文字饮”,他们有诗酒唱和的习惯,所谓“诗情酒分合相亲”,“醉里清吟胜管弦”。这里显示了园主夫妇归隐后以诗酒为主题的隐逸生活的写照。
此处砖雕门楼从形制和装饰较之前门楼更为精美,等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