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就连门窗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中国的窗,框景为画,诗意永存。窗里人家过着温情脉脉的岁月,窗外的世界流转过四季的轮回。方寸间的窗,被古代的匠人玩出了大千世界。
窗,本称作“囱、通孔”,也指设在房屋、车船等的顶上或壁上用以透光通风的口子,一般装有窗扇。古时仅指天窗,而将开在墙壁上的洞口叫做“牖”。到了后来,窗和牖的区别渐渐淡化,也逐渐将其统称为窗。窗作为建筑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其发展是与建筑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窗的起源
早在人类穴居时期,为采光和通风的需要,便在住穴顶端凿洞,谓之囱,是最早的窗。后脱离穴居,盖起房屋居住,便在墙上开窗洞,叫作牖。随着社会发展,房子越盖越大,为使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便在房屋前面开窗,于是逐渐发展为直棂窗、槛窗。当人们把采光、通风作用与装饰作用结合起来之后,五光十色的窗子便陆续问世了。
原始房屋(严格的说是天然洞穴)最初只有一个洞口与外界联系,作为建筑元素的独立的窗尚未产生,采光通风和出入仅能通过洞口实现,这仅有的洞口可以看作是门洞和窗洞的统一体。随着时间的推进,到了新石器时代,建筑顶部开窗(严格的说是开洞)出现了。具有“窗”含义的洞口首先是由于通风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人类学会使用火之后,其穴居住所中央都有一“火塘”,主要用于采暖、取食及照明。为了让燃烧的烟能够排除出去,原始人在认识到烟是向上方飘散的现象以后,便在其居所的实体上部凿开一个小口用于排烟,这就是“窗”的滥觞了。
窗的发展演变
窗是伴随着建筑的起源而发明的。当半穴居演变成原始地面建筑,围护结构分化成墙体与屋盖两大部分时,为了排除住宅内部篝火产生的大量烟气,出现了在固定的屋顶上开口用以通风排烟和采光的结构式样,古代称之为“囱”。囱即“天窗”,实际上是开在屋顶上的洞口,而这种洞口就是窗的雏形了。囱虽然解决了室内通风、排烟和采光的基本要求,但很难避免雨雪的侵袭。于是“牖”便出现了。牖即“侧窗”,是开在墙壁上的洞口。牖的产生是我国古代通风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早期的窗功能原始,造型简单,甚至毫无装饰,隋唐至宋,窗的发展日趋成熟,但仍以直棂窗为多,花饰窗兼有。直棂窗有版棂窗和破子棂窗两种,版棂木条横断面为扁方形或方形;破子棂断面为三角形,尖角冲外,平面冲里,以便裱糊。唐代房屋空间宏大,窗的面积较之以前增大,而且产生了启闭功能,从而使室内通风采光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及至明清,槛窗、支摘窗成为时代主流。这一时期窗的工艺技巧日益多样,装饰手法不断翻新,重整体表现,重细部刻画,从而达到了远观有效果,近看有内容的艺术层次。
另外,此时园林空前发展,漏窗随之发展起来。而后,窗的发展进入到现代窗的发展阶段。建国以后,百废待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建设,由于现代建筑的技术、形式等更适合于时代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窗作为建筑的主要配件势必要同建筑主体的结构、形式等相结合,由此窗的设计开始了西方式的工业化、标准化的进程。除了古建筑维修、仿古建筑的兴建需要以外,中国传统的窗基本不再采用。
如果这世间真的可以穿越,好希望回到古代住一住古人随处可见精美木雕的房子,享受木文化带来的慢生活,就在不经意间戳脱了岁月。
精致的木雕门窗,窥探一角便是一方天地。满屋子的木雕家具,散发着自然的气息。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美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