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净寺,又称南史寺,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史威村南侧,在侯马、襄汾、新绛三县(市)交界处。细观中国的寺庙,多数远离村庄,有脱离俗尘之感,而普净寺却建在平旷地带,建在村庄附近,这在中国寺庙选址中也极为罕见。
普净寺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相传为汉代初建,现存为元、明遗物。据林宏跃先生《临汾宗教》一书说,1983年,文物工作者在普净寺大殿左侧废墟中发现了明成化元年(1465年)残碑一座,碑文有“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声教流于震旦,是以立刹,孝义郡南30里余有社,曰南史寺,号普净,寰中古刹,海内名蓝,敝云水之情丘,挟山水之英秀”的记载。
由此可知,普净寺始建于东汉明帝七年(公元64年)距今已有1944年的历史,比建于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霍山南麓俱卢舍寺(今洪洞广胜寺下寺前身)还早83年。可以说与普净寺建寺时间相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洛阳白马寺,建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再一个就是五台山的显通寺,建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当时称大孚灵鹫寺。这说明,普净寺不仅是佛教传入临汾的最早记录,同时,也是与中国佛教同生同岁了。
普净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624平方米,建筑面积818.77平方米,现存为元明时期建筑群,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大佛殿,融神、儒、佛于一寺,在中国的寺庙构造实属少见,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寺东、南有汾水环绕,西、北毗邻吕梁山麓,恰处晋南灵秀之地。
普净寺山门上挂“普净寺”金字竖匾。步入山门,只见“哼”、“哈”二金刚峙立两侧,刚劲雄壮,威严肃穆。据说这“哼”、“哈”二将一个叫郑伦,一个叫陈奇,原本都是商纣王的大将,后来“哼”将郑伦归顺了周朝,周灭商以后,姜子牙归国封神,特封郑伦、陈奇二将镇守佛祖山门。
穿过山门,举步便到“通明宫”前,这是一座面宽五间的悬山式明代建筑。为什么要把天王殿称为“通明宫”呢?原来大殿正中央供奉的不是大肚弥勒佛,而是玉皇大帝,这一改变反映了元、明以后佛教进一步汉化的实际。当然东西两侧依然是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气势不凡;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面目清秀;西方广目天王,手上缠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内容反映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善良愿望,从艺术造型上来看,也达到了形象逼真的程度。
从天王殿往里走,便是菩萨殿。菩萨殿也叫“地藏殿”、“十王府”,大殿面宽五间,内柱设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为千手观音和善才童子,殿内两隅坐着“十八罗汉”,俨然一幅“十八罗汉朝观音”,可是一细数却发现只有十六罗汉,向村民打问,也说不出缘由。
在菩萨殿的四周,有十殿阎君和十八罗汉,皆凝神注目,表情各异。历经数百年,油彩清晰依旧。在关帝殿里,南向为关圣帝君和周仓、关平塑像。关公凝目注视,似乎在对世人昭示着他的忠和义。
再转过头来,只见十大阎君分坐两侧,令人望而生畏,中间地藏菩萨、道敏、冥公端庄肃穆,又俨然一组“十帝阎罗朝地藏”。在千手观音的背面,有一尊韦驮天神塑像。
传说民间传说,韦驮原为鲁班弟子,家住峨眉山下,生活相当贫穷。他看到百姓横度嘉陵江,常因江宽水急而丧命,决心凭自己的手艺挣钱为民造桥。恰在此时,观音云游峨眉,见百姓无法过江而怨叹,便顿生慈悲,化作一少女,化缘造桥。于是贴出一张告示:农历三月十三日,在江心站有一少女,谁能用银锭击中她,即可娶其为妻。
于是四乡八里的显赫贵族、公子哥儿云集江边,纷纷把钱投向江中少女,奇怪的是银锭皆落船中,却始终未着少女之身。此时韦驮做工归来,正好路过这里,一位老者拍着韦驮的肩膀说:“只要你真心,我保证你投中她。”韦驮半信半疑将银锭掷去,不偏不倚正中少女胸怀。
观音大惊,仔细一看,见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捣鬼,只好收摊答应嫁给韦驮,但是她说:“咱们只能做背对背的夫妻。”所以,在很多寺庙中都把韦驮塑像放到观音的背面,人们说这是“背面夫妻”。这种格局和传说,表明佛教传入中国已不再那么坚挺肃穆,不仅与道教相互影响,而且也越来越变得富于弹性,富于人情味了。
殿内古砖大都已碎成片,但是总体完整,似乎在展示着当年寺庙的旺盛香火。在佛龛前的功德箱里,零零散散地存着香火钱,说明香火依旧。在天王殿(玉皇殿)里,正面为玉皇及侍者塑像,威严而庄重。塑像彩绘依然清晰可见,虽然历经几百年的苍桑岁月,但是古韵犹存。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王冠甲胄,分别手持剑、伞、琵琶、宝塔,神情肃穆。
罗汉殿里有一组佛像,为观音“千手千眼佛”及善才童子。相传,千手千眼佛像是为了纪念三姑娘舍命救父的感人行为而塑造的。在世界佛像之中,千手观音像,堪称是中国佛界的国宝与国粹,在不为世人多知的普净寺里也有明代“千手观音”佛像,闻之令人感叹唏嘘!
普净寺是保存完好的一组元明时期的建筑群,其结构是研究元明时期古建筑的珍贵标本,尤其是元代与明代早期的大量塑像,更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美术史与传统雕塑的代表作,在古建筑群研究和艺术研究上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普净寺于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这里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因此外地游客寥寥。只有庙会期间当地百姓才云集这里,这让人不禁生出几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