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张掖大佛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

   2024-05-27 147小编147小编740
核心提示: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区西南隅。原名卧佛寺、睡佛寺、大寺,因寺内有一尊巨大的木胎泥塑释迦牟尼佛卧像,俗称大佛寺。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区西南隅。原名卧佛寺、睡佛寺、大寺,因寺内有一尊巨大的木胎泥塑释迦牟尼佛卧像,俗称大佛寺。大佛寺的创建,史籍文献多有记载,名称有“大寺”、“十字寺”、“宏仁寺”、“宝觉寺”等。

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前后,这里就建有佛教寺院。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国师嵬咩在原寺院旧址内掘出古代卧佛塑像,始建卧佛寺。西夏崇宗贞观三年(1103年)正式敕建寺院,清•吴广成《西夏书事》载:“崇宁二年,夏贞观三年春二月,建卧佛寺于甘州。……乾顺自母梁氏卒,辄供佛为母祈福。甘州僧法净于故张掖西南甘浚山下,夜望有光,掘之,得古佛三,皆卧像也。献于乾顺,乾顺令建寺供之,赐额卧佛。”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就出生在大佛寺内,忽必烈的母亲别吉太后死后也葬在大佛寺内。《元史》卷三十八、《甘州府志》等文献对此有记载。当时的建筑规模,何高济译《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载:“这座甘州城里,有一个很大的佛寺,以致原庙址的面积,连同它的组成部分达五百平方腕尺(腕尺指由肘至中指尖的长度,约十八至二十二英寸——何高济注)。这个庙宇的中央有一座佛殿,内塑一尊长五十步的卧佛。它的足板(即足背)是九步长,它的头围是二十一标准腕尺。围绕着这座庙宇,在这尊佛像的后面和头上,有精美的其他佛像,每尊为二十腕尺上下。身材和一个人相当的比丘像,制作栩栩如生,乃至人们把这些异端当成是真正的活人。在别的墙上绘有使世上所有画工都惊叹不止的图画。这尊大佛一手支头,另一手放在它的腿上。大佛整个涂金,披着五颜六色的彩衣和服装,它的名字叫做释迦牟尼佛。成群的异教徒前来,就在这尊佛像前礼拜。”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佛寺毁于战火,仅存佛像。1966年,在大佛殿内卧佛像腹内发现明成化十三年(1478年)造《重建卧佛铜牌铭记》,铜牌文字记载:“震旦国张掖郡流沙河有迦叶佛遗迹,大夏建,崇宗皇帝永康元年,嵬咩国师始创卧佛圣像……后兵燹之乱,旧像犹存……”【按:年号“永康”系“永安”之误。】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永乐十七年(1419年)敕赐“弘仁寺”额。永乐十八年(1420年),贴木儿王朝沙哈鲁国王使者火者•盖耶速丁•纳哈昔出使明朝途经甘州,对卧佛寺有详细的记述。宣德二年(1427年),再次扩建,并赐名“宝觉寺”,立《敕赐宝觉寺碑记》。正统六年(1441年),在今寺内二郎殿处修建了金塔殿。正统十年(1445年),明政府赐大佛寺《永乐北藏》一部。万历十八年至二十二年(1590~1594年),都督张臣再次维修寺院,改名“宏仁寺”,刻立《重修宏仁寺碑记》。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赐大佛寺为“宏仁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维修。雍正年间,新疆准噶尔部进犯河西走廊,甘州城包括大佛寺在内成为清军兵营,遭严重破坏。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次重修建筑,重塑佛像,刻立《乾隆十二年重修卧佛殿碑记》。清末,在大佛寺中部开辟了一条街巷,寺院分成东西两部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甘州“惜字社”成员筹集资金维修大佛寺。宣统二年(1910年),“化育坛”成员重做大佛寺油漆彩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芬兰人马达汉(CarlGustavMannerheim)到访并撰文记载大佛寺。民国时期,国内学者邵元冲、陈万里、向达、夏鼐、阎文儒等人及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等人到访大佛寺。

    现存大佛寺为院落式建筑群,主要建筑分布在自西向东长220米的轴线上。自西端山门起,向东依次为“佛法无边”坊、钟鼓楼、大佛殿、文庙大成殿、藏经殿和土塔(现称为金刚宝座塔),北面有迁建来的二郎殿、提督军门署二堂建筑等。东北角有一座相对独立的院落山西会馆。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左右两侧各以一小段影壁墙连接一座角门,角门外置砖雕八字影壁。山门、门内正前方为“佛法无边”木牌坊,系1985年从原明代甘州肃王府旧址、张掖陕西会馆旧址中迁建至此。山门内左右两侧分别为同时迁建来的钟楼和鼓楼。

主体建筑大佛殿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汉式楼阁式布局,融合藏传佛教建筑空间图式和藏式建筑装饰艺术元素。平面长方形,两层三檐歇山顶,面阔十一间(49米),进深七间(25米),通高24米。室内正壁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木胎泥塑,金妆彩绘,长35米,肩宽7.5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像。卧佛身后站立十大弟子泥塑像,泥塑优婆尼、优婆塞分立于佛头和佛脚两端外侧。南北两侧通廊内有泥塑十八罗汉像。室内一二层四壁及二层隔板上均绘壁画,共539平方米,有金刚、天女、西游记故事等。大殿外正门上悬“天上正觉”木匾。门外两侧嵌彩绘砖雕图,均由50块方砖拼成,面积21.2平方米,左侧题“西方胜境”,右侧题“祗园演法”。

大殿之后为文庙大成殿。系1986年从张掖城文庙(甘州府文庙)中搬迁而来,始建年代无考,元末毁于战乱,明洪武年间重建,名“行都司学”。清顺治五年(1648年)再次被毁。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并刻立《重修文庙碑记》。

    大成殿之后为藏经阁,修建年代不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背面甬道上建一小石桥,与后部的佛塔底层外廊相连。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坐像,保存有明英宗皇帝颁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一部(3584卷),另有其他佛教典籍。

院落最后面建土木结构金刚宝座塔。据文献记载和建筑形式推断,佛塔为明代建筑,清末民国时期在佛塔四周加建外廊。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甘州“惜字社”成员筹资重修,卧佛殿留有重修题记“重修土塔,补铃悬镜”。民国十六年(1927年)地震时,佛塔顶部相轮断裂倒塌。现存佛塔通高32.5米,底部为方形台基,四周建两层木构塔廊,每面九间,进深三间,分上下两层环绕第一层须弥座。塔身有两层须弥座,下层平面呈正方形,上层平面呈十字折角形,两层须弥座四角各置覆钵小塔一座,共八座。须弥座正中为覆钵式塔身,覆钵之上置四面开壸门佛龛的“亞”字形刹座,刹座之上为十三层相轮,相轮顶部置圆形伞盖,盖顶覆灰板瓦,伞盖檐下周圈悬40组流苏风铎。伞盖上再置莲座、宝葫芦塔刹。

院内北面西侧为二郎殿。《甘州府志》记载:“二郎庙清源殿,城东南隅,祀陈嘉州太守赵真君昱。明天顺二年,镇守太监蒙泰、宣城伯卫颖修,御史牟伦碑记。我朝乾隆三年,会首陶良臣、宋元郊等重修。”万历二十二年《重修宏仁寺碑记》、卧佛殿光绪三十一年维修题记都记载曾对二郎庙的维修活动。1986年,二郎庙被拆除,二郎殿迁至大佛寺内原金塔殿旧址上。现存二郎殿坐北朝南,自北向南由悬山正殿、卷棚天窗、庑殿勾连搭和卷棚献殿四部分组成,结构体系复杂,通面阔三间、进深四间。

二郎殿东侧为提督军门府二堂。原位于张掖城内西北部,明初时为镇守太监府,嘉靖十八年(1539年)改为总兵府。《重刊甘镇志》载:“总兵府,旧设在城西南隅,正统中建。嘉靖十八年改移城西北隅,以镇守府为之。”清康熙初年,总兵府改为提督军门府,乾隆四十二年至四十三年(1777~1778年)重建。《甘州府志》载:“国朝康熙初年,靖逆侯张勇改提督军门府,修理西院,垒石玲珑,出自名手。乾隆四十二、(四十)三等年,提督法灵阿重建,东园亭榭、桥梁成曲水流觞之胜。”《甘州府志•提署》中有完整的建筑布局图。1986年,二堂被迁至大佛寺内。现存建筑单檐悬山顶前卷棚勾连搭结构,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减柱造,无斗栱。

大佛寺内保存有丰富的历代佛教文物。1966年,大殿卧佛腹内发现众多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等,有一块铅牌记载明成化年间河西发生地震之事。1977年,金塔殿下出土5枚波斯银币。保存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重要碑记。还保存一部完整的《永乐北藏》,这部佛经雕刻于永乐八年至正统五年(1410~1440年),包括经、律、论三部,共收佛经1621部、6361卷。

    1962年,大佛寺被公布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大佛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