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加强农耕文化教育 建立常态化运作机制

   2024-05-25 147小编147小编580
核心提示: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拓展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农耕文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拓展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实践教育更多走进校园,让青少年体验农事、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劳动品质,还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不断涵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时下中小学生“五谷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现在的农村孩子很多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父辈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农活。绝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干过农活,优秀劳动美德难以得到传承。另一方面,纵观当前不少学校、教师虽然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学,但基本上都是从德育教学的管理方法出发,通过严格的管理约束学生的德育行为,或通过一定的说教,引导学生形成德育素养。学生很难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动价值和农耕思想。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重视农耕文化教育,不只是因为它是我国优良的文化基础,更是因为它是对孩子塑造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石的作用。

  学生在劳动体验中能感知劳动的价值。学生亲自耕种,不仅能深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农耕的辛苦,成熟之后,尝一尝自己努力耕耘的成果,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质朴,在不断参与,不断体验,不断融合中提升能力,丰富生活。

学生在劳动体验中能提升民族意识和劳动素养。虽然农耕时代渐行渐远,农耕器物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但是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和农耕智慧无疑是现代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像做糖果、包饺子、做汤圆、包混沌、包粽子、剪窗花、放花灯这些民俗劳动,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学到劳动技能,更能传承其优秀的文化内涵。像做搓草绳、吊井水、喂禽畜、烧灶头、洗菜、切菜等农家活,不仅让学生在农耕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辛苦,更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安全意识和生活能力。

劳动教育走进课堂走向田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课堂走向博大宽广的大自然,走向丰富多彩、生动的实践,让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去了解农业,了解在这里生活的农民,去体验学习课堂上接触不到及体验不到的东西,不仅能感受到农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敢,还能实践中萌发创新的火花。

此外,加强学生农耕文化教育,还能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摒弃懒惰的心理,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让孩子们看到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优良品质,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现在,永怀感恩之心,做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感恩的好孩子。总之,农耕文化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当农民,更不是培养孩子如何使用农具。农耕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塑造品德,培养认知的教育。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