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古代贫苦农民为何宁愿给地主打工,也不愿去开荒?

   2024-05-25 147小编147小编320
核心提示:  话说,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历史典籍中看到这样的记载,封建社会阶级层次非常分明,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

  话说,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历史典籍中看到这样的记载,封建社会阶级层次非常分明,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对那个社会最好的批判!

  在我国古代,大多数身份低微的贫苦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寄人篱下深受地主阶级的各种压榨剥削,每天为了点口粮钱,过着即辛苦又贫穷的日子。

他们卖着自己最大的力气,所付出的与所获得的根本就不成正比。要说,在古代是咱们中国的大荒地其实很多,只要人为的将荒地给开垦好了,那么,一个普通农户养活一家人应该是不难的。

  而且,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世俗的眼光一直都是“重农轻商”,农民的地位也是仅仅低于士大夫,同时古代当局还在政策上鼓励农民自己开垦与种地,还对他们减轻赋税等,就是为了让他们获取更多的收获果实。

那么,国家给了这样好的待遇,可为什么还有很多农民还是去地主家里打工呢?按照现代人的眼光,农民自己开地,然后自给自足难道不好吗?其实,对历史有一定研究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古代的耕种,其实与现代的耕种是有很多不同的,而且对于开垦的程度也是很有困难。

  首先难倒很多贫苦人的则是土地的问题,我们按照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想要开垦一块荒地,那好开荒工具直接去翻翻土规整规整,最后再撒上一些肥料就可以了。但是,古代的开荒则很困难,可以这样来形容:就如同现在年轻人创业一样艰辛!

为何这样说,首先得需要一块适合开荒的地皮。虽然说古代的荒地随处可见,但这些荒地的归属权也并不是谁先占上就是谁的,正如那句话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荒地虽然很多,但如果得不到当局的允许而去开荒,那也是不幸的,国家虽说也会鼓励人们去开荒,但通常的情况也是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

  还有,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产能效率很低,这就对代步工具以及水源地的要求很高了,一般情况下,人们选择耕种的土地,通常都要临近水源地以方便灌溉,或者是很多人出钱出力,大家一起挖个井来保证浇地水源。

但离水源地相对较近的土地早就被有身份的贵族、地主等开垦完了,哪里还轮得上社会最底层的苦哈哈。所以说,即使当时的政策允许,能够找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开垦,可是这些地方种植农作物根本无法保障收成。

  当然,肯定也会有朋友这样说,可以找一个临近水源且无人的地方,但这样一来,住宿的问题又会出现。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每日来回奔波几十里地,要么就在临近搭个房子。

可这样下来,耕种的成本以及附加材料等费用,根本就不是一个寻常百姓所能承担得起的。即使是运气很好,申请到了一个离近水源地的沃土,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更重要主的问题,那就是劳动力——牛。

  在古代,一个壮丁仅靠自己的力量来开垦荒地,那工程量可不是一般,想要开荒就需要牛,而开荒所需要的耕牛,也不是免费的,是需要花大价钱来租用或购买的。

古代一头牛能有多贵?拿宋代来说,一头牛在那个时期大概为3贯钱,到了宋代中后期,则涨到10贯钱,到了南宋,一头牛的价格一直保持在40贯钱,处于非常时期时,一头牛甚至能涨到上百贯钱。

  这样说大家可能没啥概念,小编给大家对比一下,当时北宋官员收入,月俸禄通常为10贯钱,县令每个月则为15贯。所以,对于买牛这件事,即使是官宦人家也需要不吃不喝攒上好几个月才能买,对于劳苦农民来说,想买耕牛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外,古代赋税繁重,早已压垮种地人的心,即使能有运气好的人将很多困难成功解决开垦出一块耕地。那么,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有了一块地,他能过上美满的田园生活吗?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国家为了发展农耕,是会鼓励农民耕地并拿出优惠政策,但这也只是短时间的福利,只要税收时间一到,当局必然会派人收租,而且税的费用只会不减反增,苦的还是最底层人。

  举个例子,拿爱民如子的宋仁宗来说,他处理国事可谓清明,但是对底层的沉重赋税却从未减少过;在明代弘治年间,当局更是将农民的赋税增加到50来种附加税;在万历年间,这种附加税更是“有名有姓”增加了三倍多!

耕地还是那么多耕地,但对于农民来说,耕地的成本是越来越高了,这些都让那些耕地的农民有苦难言。这也就催生了古代穷人通常都会卖身地主家去打工。对于古代人来说,种地那绝对是富人家的事情,穷人是根本种不起的!

 
sdf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