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宿(潮宿)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大规模民宿发展的地区是垦丁国家公园,时间约在民国70年左右,当初是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只是一种简单住宿型态,没有导览或餐饮服务。潮宿是精选后的民宿,起因于游憩区假日的大饭店旅馆住宿供应不足或缺乏服务,或登山旅游借住山区房舍工寮缘起,有空屋人家因而起意挂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而兴起此行业。
台湾民宿的创意起源于欧洲的B&B(BedandBreakfast)式旅馆,即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旅馆。2001年底民宿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施行,推动了台湾民宿产业、合法化。“过来到台湾的民宿住一住,才能体验真实的台湾!”逐渐成为旅游爱好者的共识,在坊间流传。
早期民宿的经营,大都是以家庭副业的方式,随着民宿的风潮渐热,民宿创造出来的商机实在太过诱人,原本被定义成家庭副业的经营模式,逐渐换汱成家庭主业模式在经营,甚而房产投资客、新移民主义人士等等,大伙争先恐后的进入民宿经营的这块饭,竞争者众的情况下,品质、服务以及效率的经营管理竞争力需求,影响力慢慢出现,左右民宿生意甚大,也因如此,慢慢促成台湾民朝精致化、豪华化、高价化以及高服务化方向在演进。
台湾民宿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80年代是台湾最有钱的时候,很多小孩到城市导致很多农村的房间有空余,然后他们开始卖房间。
(2)1980年代,台湾的农业冲击很大,政府部门为了让这样的冲击收到最低,就将转型观光作为其中一个项目进行发展。
(3)台湾有很多原住民,经济条件比较差,当时为了配合台湾人的旅游,就把他们的房子顺势作成民宿。
(4)都市返乡的寻梦人口,他们因为在城市生活久了很累所以希望返乡,寻找自己梦想中的住宅。在这几个背景下,台湾民宿就慢慢的发展起来了。
台湾民宿的发展方向
台湾经营民宿主要从服务和设计两个方面入手:
(1)在服务上做到感动服务。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就是运用当地食材亲手做早餐,第二种是把客人当朋友,分享私房景点,第三种是跟客人旅行,亲自解说在地人文生态。这三点,台湾90%以上的民宿主人都会去做。
(2)设计方面十分注重空间美学的打造,它有三个用意,一是展现主人自己的品味。二是可以营造主客互动媒介。三是提升顾客休闲满意度。台湾空间美学依照建筑形式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建筑的外观,第二是庭院、房间等的设计,第三是公共空间的设计。
经营如果抓住空间美学和感动服务两个方面,民宿的基本形态应该可以呈现出来。
台湾民宿的发展特点
1、以自然化、平民化、平价化、亲民化为主要经营目标
台湾民宿经营内容自然化、消费对象平民化、整体价格平价化、服务方式亲民化。其依托自然风景、少数民族文化和农业资源,以岛内居民为主要客源,强调大众化的合理收费。
2、独特的建筑及自然景观
台湾民宿的建筑造型各异,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给人返璞归真之感的茅草屋,沿溪而建别致的小木屋,与青山白云相映成趣具异域特色的洋楼,与大海相呼应如船型般的建筑外形等,与周边环境有如天成,别具特色的建筑外型形成了民宿一大魅力。
3、主人的亲和力和人文舒适的房间设置
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是民宿主人的共同特点。房间数量的限制使得民宿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客人更多交流,对房间布置进行创意发挥。台湾的民宿一般是由夫妇二人共同经营,往往把民宿作为一生的艺术作品精雕细琢,融入个人的感情和人文理念。
4、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台湾民宿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与专属性,结合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等,形成各自独特的民宿形式,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现象。
5、与当地产业联合互促发展
原来以种茶、种果树、养鸡、养牛等生产为主的联结村民,现在转型做休闲农业和民宿。如种茶、种果树的开放游人亲手采茶摘果,到由养鸡棚改建的餐厅品尝家养鸡,晚饭后登上半山高的农家茶坊品茶,鸟瞰宜兰县城的万家灯火。
6、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经营内容,逐渐细化市场
近年来台湾民宿越来越注重多样化发展,除融合自然人文环境要素外,还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打造不同主题的民宿特色。如异国风情、家庭温馨、怀旧复古、原住民风情、田园乡村、人文艺术主题等。
台湾民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台湾观光局的也对台湾民宿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于黑心民宿给与严重的惩罚措施,确保民宿健康发展。
根据“观光局”《发展观光条例》规定,如果“民居”无照经营,最高可处以15万元(新台币,下同)罚款,并勒令其停业。
民宿在登记之后,连装修暂停营业,都必须报备。按照规定,暂停营业一个月以上,要在15天内提交申请书;而且停业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重新开张时也要重新申报,否则主管机关可以废除其登记证。
此外,台湾还出台了《台湾民宿管理办法》,为民宿下了精准的定义,并对民宿的规模、位置有所限定。房间的数量局限提高了民宿的质量,也提升了民宿主人与游客之间的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