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迷上了江南古镇的民宿客栈,起因源于我在同里古镇路过一家民宿时里面传来的评弹音乐。
那时是淫雨霏霏的三月,柳树刚刚在树梢上冒了一点新芽儿,昨天夜里下过雨,空气里还都是雨后潮湿温润的气息,青石板也被雨水刷得亮亮的。
我就这样转悠着,走到了一间叫同隐堂老房子前面,里面传来袅袅娜娜的评弹。那一刻我突然间就好像回到了从前,好像回到了那样一个时刻:
女人们还穿着旗袍,男人们还穿着长衫,街上有汽车也有黄包车,镇上有青砖黑瓦的房子也有红砖尖顶的洋房,评弹和流行乐曲交织在一起,掺和这丝丝酒香和肉香,萦绕在空气里,从每个人的鼻尖,飘进人的心尖尖上。
苏州悦居文旅同隐堂庭院客栈
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上元街西埭91号(近三桥、耕乐堂)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
踩着青石板阶走过石桥,同隐堂岁月不改静立眼前: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采用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珑,雕琢的是苏州的历史。
这是钟爱江南的我最喜欢一家民宿,也是最能让我感觉得到隐逸和安宁的一所民宿。
在二楼的小露台上,可以看到角度各异的同隐堂本身以及周遭的古镇屋脊,晴天的时候,阳光穿透这些墙洞、竹篱,细碎的光影跳着舞,才算是不辜负这些巧思吧。
我入住的房间是香雪海,带有一个独立的小客厅,穿过小客厅,踏上木头拱桥,就来到了房间配套的小院,楼中有院,院中有楼,院里还有造型独特的假山,很有苏州园林的别致。
房间内部陈设充满古典韵味,我立刻就沏上了一壶好茶,享受来之不易的宁静的休闲。
悦居文旅·同隐堂,是我住过的最有江南气质的民宿。
扬州长乐客栈主题文化酒店
扬州广陵区东关街357号(个园南门旁)
扬州旧日里有很多富商,包括盐商丝绸商人,也有许多高官移居于此,所以多古旧的大宅子,长乐客栈就是由旧宅改建而成。
客栈坐落在扬州古城的精髓——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它是由清朝李长乐将军府邸改造,走到门口,抬头看飞檐翘角,青砖黛瓦,一派气势恢宏、庄严典雅。
整个客栈完全是古典园林,古民宅、青石路、马头墙、花格窗,水榭亭阁,树木成荫,曲径通幽,典雅宁静,像是都市中的香格里拉。
在这里,一个小园就是一段历史,一块砖雕就是一个见证,一梁一顶都有一个故事……长乐客栈,就是一部扬州近代建筑和文化的史书,让我读不完、品不够。
我有点享受在这“闹市静舍”中体验扬州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了。
苏州青普皇家驿栈
木渎镇山塘街55号(沈寿故居),近古松街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当年几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为“苏绣之乡”,而沈寿乃清末明初著名绣女,素有“绣神”之称。
隐于木渎深处的沈寿故居,虽时隔多年,却仍然抹不去苏州林园那独有的皇家风格,初寻林园,轻乘小舟,随水流至此,于“御码头”登岸。
来到民宿,穿过长长的走廊,像穿越一个时光隧道般。不知等待我们的,是怎样的场景。一步一景,与其说是一个酒店,不如说是进入了一个古典园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园林,保留了很多斑驳的墙,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我们那晚住的是书画苑,书画苑有明亮的落地窗,很是欢喜。院子也很宽敞,很适合年轻人居住。推门一看,正中有个温泉池,可以在院子里泡着温泉感受这古老的园林。
庭院风格的中心池、书画苑的院子、婆娑树影下的矮墙,痕迹斑驳的老屋檐,都有一种精雕细琢后的沉稳气质。
苏州书香府邸·平江府
苏州姑苏区白塔东路60号
书香府邸坐落于苏州古街平江路,清雅静谧。
观前街商铺林立、人流不息,而当我步入与之平行的平江路,就好像突然时光倒流,到了另一个时空。
这里节奏缓慢,咿咿呀呀的苏州评弹,一派苏州古巷的生活气息,平江府就深藏其中。
平江府为传统中式建筑,古色古香,颇具江南韵味。步入金字红底“平江府”大门,粉墙黛瓦、飞檐峭壁,乌木巨柱以及抛光木地板,绿树、假山点缀于白墙间,颇具中国写意画的风格。
作为私家园林酒店,平江府坐拥一座350年历史的半园,足不出户,就可近赏苏州园林灵动静致之美。
书香、茶香、花香、熏香、食香以及美德、美境、美居、美食,这“五香四美”的意境,大概是平江府特有的吧。
南京花迹酒店
南京秦淮区老门东中营52号(夫子庙地区、近三条营)
这家据说是中国十大民宿之一,对于一个深度民宿收集癖来说自然是不容错过的。花迹酒店是由两部分构成的,明清老宅的炕砖地面一直延伸到民国红砖小楼里,两栋老房子很自然的连接到一起。
明清的老宅子尽可能地保留着旧时的原貌,斑驳的白墙,岁月雕刻的青石板,每种细节都在诉说着它的过去。室内墙上挂着异体诗,不同元素的交融很有一点跨越时光的情调。
去的时候是淡季,管家听说我是专门来体验民宿的,阔绰地给我免费升级了唯一一间带阳台的花景房,房间里地暖+音响+茶水+水果+阳台+书籍一样不差。
一进门就有股淡淡的木质的焦香,或许是地暖的缘故,喝口茶,放了blues,我直接睡到了下午五点。
最喜欢的是花园和庭院,随处可见的青藤和红花把院落点缀得如同爱丽丝的奇境,颇有几分“清风徐来,花自盛开”的意味。
无院子,不民宿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叫“无院子,不民宿”。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中国人的居住精神与哲学,都离不开这一方庭院。
庭院,它自成方圆又饱含深情,貌似封闭的空间里其实蕴含着宽广博大的胸怀;一花一木一家一人,在这一方庭院里,孩童玩耍嬉戏,猫猫狗狗打着盹儿,大人们扇着蒲扇闲话家常。
在小小的庭院里,既有风景,也有满溢的温情,中国人自古以外关于“家”的场景,全部在这里呈现。
在风景秀美之处,推窗可见庭院,这样的民宿,我怎能不爱呢?(文/民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