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徽州古建筑:绝技巧构“天人合一”

   2024-03-19 1210
核心提示:北枕一脉青山,南临蜿蜒河溪。来到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山水之间,一幢幢粉墙黛瓦

北枕一脉青山,南临蜿蜒河溪。来到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山水之间,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徽州古建筑浑朴华美,聚落交融于山水,仿佛置身水墨中国画的意境中。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徽州古建筑,三绝妙天下。古民居被视为“三绝”(民居、祠堂和牌坊)之首,宏村中至今保存着明清民居140余幢。走进这些巍巍马头墙、明堂开天井的古建筑,仿佛走进一座时光博物馆,古人高妙的营造技艺令人惊叹,秉承的“天人合一”哲学智慧更富启迪。


  徽州古民居外观淡雅,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房屋或沿水而筑或因山而建,一簇簇青灰色衬托下的洁白建筑群,与自然山水融而为一,如一幅泼墨而成的中国画,展现古人追求“人地和谐”理想境界。


  在徽州,有着“无宅不雕花”之说。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是徽派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元素之一。大型民居建筑“承志堂”被人们称为徽州木雕代表作的集聚地。从前堂到东西厢,雕梁画栋间,动物的神采、花瓣的张合、树梗的穿插,一雕一刻都表现得自然生动,圆雕、浮雕、透雕,处处尽显徽州工匠高超的技艺。前厅横梁上一处“唐肃宗宴官”的木雕,将文武百官在赴宴前的各种活动尽收其中,甚至连烧水、掏耳这样细小的动作也雕刻得惟妙惟肖。


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房屋内拍摄的木雕装饰。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目光转至门罩、门楼、屋檐、柱础等处,少许青灰色的砖雕点缀其间。在厚不过寸许的青砖上,徽州砖雕匠人施展绝技,经过层层雕镂。无论是骑马游人,还是小桥流水,无一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可以说,由于‘建筑三雕’装饰艺术与主体建筑的巧妙融糅,才有了别具一格、气韵生动的徽州传统建筑。”徽州古建专家程极悦说。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行走徽州,一座座巍峨耸立的牌坊散落在古村落间,散发着徽州人的骄傲与荣光。从地域文化到艺术形态,徽州的牌坊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徽州“三雕”中的石雕技艺则在牌坊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用刀与石的碰撞刻画出徽州文化的唯美符号。


  徽州古城阳和门外的许国石坊,历经500余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岿然屹立,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坊”,细细看去,石坊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体现着石坊建造技艺极高的水平。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许国石坊。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石雕主要用于建筑的廊柱、门墙、牌坊等处的装饰,但并未因雕刻材料本身限制影响雕刻作品个性化的表达。”常年研究徽州建筑的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徐大珍介绍。


  千百年来,徽州“三雕”的工匠们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把传统技艺留下来、让徽派建筑“活”起来,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