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虽有了较快发展,但与汽车生产大国相比,差距仍然明显。除了规模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制造技术以及管理技术上的差距。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极大地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
目前国有、国有控股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零部件企业共有5000多家,加上村办企业、小型非国有企业及家庭作坊式小型零部件企业总数将超过7000~8000家。80%以上的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130家。国内近70%的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成本高,整体效益低下,相对或明显缺乏国际力。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铁志海认为,由于国内零部件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考虑,将容易上手、获益快的低端产品和代工产业大量上马,从而忽视了对于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外资也有意将核心、尖端技术进行封锁或者在海外进行加工。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总裁陈滨表示,零部件企业做强必须全方位领跑。首先,高定位才能有高发展。有些企业目标是为了生存,有些企业目标是为了赚钱,更多零部件企业胸怀全球梦想,肩负着我们产业的复兴。没有零部件产业的复兴,汽车产业不可能发展,汽车产业不可能走向繁荣强大。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性能、水平、技术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如果每家企业都努力把每个零部件做到世界第一,我国汽车产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振兴可以预见了。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表示,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还不能生产自动变速箱、安全气囊、ABS等产品,少数企业虽然能够生产一些关键零部件产品,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较差,仍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运用,这些直接导致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垂直化分工体系中处在价值链低端,整个行业呈现出弱、小、散的格局。
除此之外,受中国通胀形势加剧和人民币升值、员工工资上涨、地租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国内零部件企业走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之路已经渐渐失去优势。铁志海建议,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要走向专业化和高附加值之路,国内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合资企业中也要将引进技术作为合作的前提,并可以通过海外并购获得相关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