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家顾方舟走了,1月2日3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他走后,人们试图在儿时记忆里搜索脊灰糖丸的味道,然后给予他谢谢您,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糖丸、可能是小时候最甜的回忆的评价。
在《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书中,顾方舟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该书作者范瑞婷还记得,顾方舟在访谈中曾对她讲,此生他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找了个好老伴,这一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奋斗几十载 中国无脊灰状态
顾方舟是在熟睡中走的,很安详。
治丧小组负责人之一张蓓回忆,2日凌晨,窗外风很大,他的家人曾为他盖被。3时35分,病床前的多参数监护仪上,他的心跳减缓,最终趋向直线。
他走后,1月2日,由他原来担任院校长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了治丧小组,并对外发布了一则讣告。百字讣文,浓缩了顾方舟简单又不失闪耀的一生。
顾方舟同志,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校长,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
但诸多官方title,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他用一颗小糖丸消灭了小儿麻痹症。
也正是由他主持研制的糖丸疫苗的推广,让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无数儿童免于致残。
2000年,时年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然而为了这一天,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奋斗了四十多年。
顾方舟走得也很急促,没有临终遗言,如他简单一生。
《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中,顾方舟说,他这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消灭我国脊髓灰质炎,但在业内看来,顾方舟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介绍,我国乙型肝炎能有奇迹般的下降,有赖于疫苗特别是婴幼儿疫苗的使用,顾方舟在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是协和医学院的顾方舟,是医科院的顾方舟,是国家的顾方舟,是人类的顾方舟。他的功劳和成就,确实可谓功在当代,泽被子孙。王辰说。
进攻小儿麻痹症 携幼子以身试药
1926年6月16日,顾方舟出生在浙江宁波。早年丧父,母亲为了养活一群孩子,到杭州学习助产,后来又拖家带口移居天津,挂牌营业成为助产士。
1941年,他考入天津工商学院附属中学,3年后,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系。
1948年毕业后,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的1951年,他就读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直到1955年回国,他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
顾方舟与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结缘,始于1955年,全国多地暴发脊髓灰质炎疫情。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在国内,俗称小儿麻痹症。
《一生一事》记载,疫情先是江苏南通1680人(大多为儿童)突然瘫痪,其中466人死亡,随后迅速蔓延全国。
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次年,顾方舟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之后又成功研制了液体、糖丸两种活疫苗,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此外,他还提出了采用活疫苗技术消灭脊灰的建议,以及适合于我国地域条件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策略。
《顾方舟传》记录,在疫苗研制的Ⅰ期临床试验阶段,为了检验疫苗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顾方舟曾冒着瘫痪的危险,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一周过去,他发现自己的生命体征没有出现异常,于是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服用疫苗,证明疫苗对儿童同样安全。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
顾方舟回忆此事时曾表示:我们干这行的,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不相信,那人家怎么能相信?最终,他们成为中国第一批试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人群。
1960年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十一个城市推广开来。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顾方舟还与同事研制出了脊灰糖丸疫苗。这种糖丸不仅好吃,还能在常温下存放多日。
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自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
儒雅真诚的良师益友
在同事与学生眼里,顾方舟是真诚、儒雅、严谨的良师益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曾是顾方舟的学生,对顾方舟的关怀记忆犹新。
他记得自己毕业时,面临开展研究项目或出国深造的两个发展方向,他同时申请了两个项目。顾院长总说,这两个如果有一件能落实,你今后就能发展了,结果后来都落实了,反而带来了问题,因为不能同时进行。他回忆,最后组织几位专家讨论,顾方舟拍板,让他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带着课题去国外做。
在顾方舟的支持下,刘德培前往美国深造,这期间,顾方舟两次出国看望他们,询问他们学习和科研的情况,还根据他的研究情况指出问题你实验的时间太多,这很好,但还要多看文献。
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校长钱昌年看来,顾方舟为人真诚,十分重视医学教育。
1985年,他和顾方舟成为同事,当时面临一个现状:改革开放时,不少学生热衷于出国深造,本是件好事,但外界颇有微词,有人质疑医大办半天,是不是办成出国预备队了,还有人说你们几十个学生,不用办本科了,办研究生就行。
这种情况下,顾方舟仍然坚持改革开放和八年制、导师制的精品教育,开拓国际交流,动员资源让学生学到东西,事实证明,后来很多先进的医学信息是靠这群留学生传递回来,不少学生在深造后仍选择回国工作,顾方舟的坚持是正确的。
一爱终生,伉俪情深
在长子顾烈东眼里,顾方舟是一位大爱无边的父亲,和身为同行的母亲为科研投入了大量时间。
在他八九岁时,顾方舟与妻子经常在无菌室加班到深夜,晚上照顾弟弟睡觉的责任就落在他身上。
有一次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食堂放电影,是他最爱的《地道战》,他飞快把弟弟哄睡觉,就偷偷溜了出去看。电影放到一半,广播里叫出他的名字,原来是弟弟醒了,发现身边一个人也没有,跑到大门口来找他顾方舟和妻子仍在实验室中工作。
而对于母亲来说,顾方舟是一个好丈夫,一爱终生。
顾烈东回忆,父母的感情非常好,两人既是夫妻,又是同事、朋友,婚后不久,顾方舟便只身前往苏联,夫妻俩一直通过信件交流,顾方舟逝世之前,对子女的吩咐除了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是照顾好妈妈。
当年顾方舟瞒着妻子让儿子试服疫苗,知道此事后,母亲也没有责备父亲,而是表达了理解。
能参与到父亲的使命中,我也很欣慰。顾烈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