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88门户网公众号

88门户网 -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88门户网 - 手机版

【健康】身上4个信号说明你血液太黏了!化血栓、防心梗这样做!

   2018-06-11 微信蒙蒙1150
核心提示: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直接危害是引起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直接危害是引起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等疾病的加剧。
  但这种病发出的不适信号易被人们忽视。其实,血粘稠度增高是有早期预警信号的,稍加留意就能察觉出来。
五金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晨起时头晕但晚饭后清醒
  临床观察显示,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乎乎的,没有力气,更没有睡醒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感觉。
  直到吃过早饭后,大脑才逐渐清醒起来。晚饭过后,精神状态反而最好,很兴奋,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这可能就是血液粘稠度增高向人体发出的信号。
2、午饭后犯困需立即睡觉
  正常人吃过午饭后都会有困倦感,但尚可忍受。而血液粘稠度高的人通常在午饭后马上就犯困,有的甚至立即需要睡一会儿觉,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就会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液循环在加速,血液粘稠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
3、下蹲困难胸闷气短
  血液粘稠度高的人群中,以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比较困难,有些人甚至无法蹲着干活,否则会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这是因为血液粘稠度高的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粘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4、视力正常却视物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检测视力并无异常,但经常会出现短暂性视物模糊,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这种情况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
  这是因为老年人大多都血液粘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的话,营养物质和氧气就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进而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之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血液粘稠度增高的诱因
  1.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
  2.肥胖、缺乏运动
  3.过度悲伤、兴奋、慌恐
  4.长时间游泳,身体流失大量水分
  5.高血糖、高血脂,控制不理想
  6.长期食用过辣、过咸及油腻食物
血液粘稠怎么办
1、多喝水
  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饮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讲科学。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水约200毫升。
  这里的水就是白开水,果汁、碳酸饮料或者浓茶水稀释效果不佳。
2、多放松
  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3、戒烟酒
  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所以希望大家戒烟限酒。
图为控烟志愿者在街头用行为艺术劝市民戒烟。 孟德龙 摄
资料图。 孟德龙 摄
4、多吃素
  动物内脏含有大量胆固醇,可加重血黏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5、多运动
  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有时间就多走走,动一下,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
  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轻中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当然,运动之后不要忘记补充水分。
烧伤烫伤急救有口诀
冲、泡、脱、盖、送
  夏天,人们穿着较少,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烫伤、烧伤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烧伤后紧急处理,临床上一般总结成五个字,就是冲、泡、脱、盖、送。烫伤处理的原则是什么?无论是热水烫伤还是火焰烧伤,要紧急脱离热源,避免进一步损伤,尽量减少肌体在火焰中受损伤的时间。脱离后,要对伤口做必要的保护,然后送到医院里。
  冲:对中小面积的烧伤和烫伤,要立刻把受伤的部位放到冷水下冲。烫伤或烧伤后,很大程度上的损伤是残余热量造成,如果在第一时间把残余热量综合掉,烧伤程度就会减轻很多。
  泡和脱:冲之后,把烧伤的部位泡到冷水里,同时尽快脱去被热水或火焰烧过的衣物。
  盖和送:拿清洁的布料,对伤口做简单的遮盖,然后送到医院。
注意:
  烫伤后的创面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涂抹。民间有很多不规范做法,例如抹酱油、抹牙膏、抹面粉、抹鸡蛋,这些没有实际作用,反而会导致医生在清理过程中,对伤口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
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综合:人民网健康(ID:rmwjkpd)、央广网健康(ID:healthcnr)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c)2008-2023 88号建材网 北京斑马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