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xx等级
国际工业标准防水等级IP和日本工业标准的JIS防水等级是接近的,分0-8的9级,IP等级同样对防尘做了规定。
防尘防水
防护等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IP××等级标准,不同的安装场所,等级是不一样的。具体可参照下面的说明选定。在等级标准中,××是两位数字,第一位表示对固体的防护等级,第二位表示对液体的防护等级。固体防护等级有7个等级,用0-6分别表示;液体防护等级有9个等级,用0-8分别表示。
防尘等级
0 :没有保护
1 :防止大的固体侵入
2 :防止中等大小的固体侵入
3 :防止小固体进入侵入
4 :防止物体大于 1mm 的固体进入
5 :防止有害的粉尘堆积
6 :完全防止粉尘进入
防水等级
0 :没有保护
1 :水滴滴入到外壳无影响
2 :当外壳倾斜到 15 度时,水滴滴入到外壳无影响
3 :水或雨水从 60 度角落到外壳上无影响
4 :液体由任何方向泼到外壳没有伤害影响
5 :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
6 :可用于船舱内的环境
7 :可于短时间内耐浸水(1m)
8 :于一定压力下长时间浸水
测试方法:
例:有秤或显示仪表标示为IP65,表示产品可以 完全防止粉尘进入及可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IPxx等级中关于防水实验的规定。
IPx 1
方法名称:垂直滴水试验
试验设备:滴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按试样正常工作位置摆放在以 1r/min 的旋转样品台上,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 200mm
试验条件:滴水量为 10。5 mm/min
持续时间:10 min
IPx 2
方法名称:倾斜 15°滴水试验
试验设备:滴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使试样的一个面与垂线成 15°角,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 200mm。每试验完一个面后,换另一个面,共四次。
试验条件:滴水量为 30。5 mm/min
持续时间:4×2。5 min(共10 min)
IPx 3
方法名称:淋水试验
试验方法:
a。摆管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摆管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选择适当半径的摆管,使样品台面高度处于摆管直径位置上,将试样放在样台上,使其顶部到样品喷水口的距离不大于 200mm ,样品台不旋转。
试验条件:水流量按摆管的喷水孔数计算,每孔为 0。07 L/min ,淋水时,摆管中点两边各 60° 弧段内的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 60°,共 120°。每次摆动(2×120°) 约 4s
试验时间:连续淋水 10 min
b。喷头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手持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使试验顶部到手持喷头喷水口的平行距离在 300mm 至 500mm 之间
试验条件:试验时应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水流量为 10 L/min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 5 min
IPx 4
方法名称:溅水试验
试验方法:
a.摆管式溅水试验
试验设备和试样放置:与上述 IPX 3 之 a 款均相同;
试验条件: 除后述条件外,与上述 IPX 3 之 a 款均相同;喷水面积为摆管中点两边各 90°弧段内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 180°,共约 360°。每次摆动 (2×360°) 约 12s
试验时间:与上述 IPX 3 之 a 款均相同 (即10 min)。
b.喷头式溅水试验
试验设备和试样放置:与上述 IPX 3 之 b 款均相同;
试验条件:拆去设备上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其余与上述 IPX 3 之 b 款均相同;
试验时间:与上述 IPX 3 之 b 款均相同, 即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 最少 5min
IPx 5
方法名称:喷水试验
试验设备: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 6。3mm
试验条件:使试验样品至喷水口相距为 2。5m ~ 3m ,水流量为 12。5 L/min (750 L/h)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 最少 3 min
IPx 6
方法名称:强烈喷水试验;
试验设备: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 12。5 mm
试验条件:使试验样品至喷水口相距为 2。5m ~ 3m ,水流量为 100 L/min (6000 L/h)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 3 min
IPx 7
方法名称:短时浸水试验
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浸水箱。其尺寸应使试样放进浸水箱后,样品底部到水面的距离至少为 1m。试样顶部到水面距离至少为 0.15m
试验时间: 30 min
IPx 8
方法名称: 持续潜水试验;
试验设备,试验条件和试验时间: 由供需(买卖)双方商定,其严酷程度应比 IPX 7 高。注意:另外,许多户外用电子产品也在强调漂浮能力。
说说密封胶防水
随着工艺和材料的提升,很多手机的机身会尽量减少按键,并且中框和前后面板的缝隙很小,所以即使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手机对水敏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USB口、耳机孔、听筒、扬声器这些位置。为了节省成本,USB和耳机孔一般会直接做到主板上,所以不会去做点胶和封胶,如果水从这里进去,基本上可以直捣黄龙。另外,听筒和扬声器的处理方式则是加一层防水透气膜,顾名思义就是做到透气不透水。而这个膜的成本对手机微薄的利润来说是很高的,如果听筒、扬声器、主麦克风、降噪麦克风全上的话,材料成本就到了20元左右。
除了机身上这些赤裸裸的开孔,为了防水,手机的结构也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较极端可能是给外壳套上硅胶,但这样的话,手机的精致和美感就会牺牲掉。为了尽可能兼顾这两方面,三星和MOTO曾经用过另外一种轻度防水的方案,在手机后壳的制程工艺中,通过开双色膜,做上一层很薄的密封胶,毋庸置疑,这么做成本又得上升十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