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身处化工厂的我们,是如何看待它们呢? 如何进行压力表的实例选择、校验、安装和现场导压管的铺设?在这里小7总结了一些知识和经验,浅见或不足之处,请7友们多多指正!
如何选择合适的压力表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正确选用仪表类型是保证仪表正常工作及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通常选择仪表类型时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产品工艺的要求选择
根据工业生产中产品工艺的要求选择。例如是否需要远传、自动记录或报警;
2被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
根据被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诸如腐蚀性、温度高低、粘度大小、脏污程度、易燃易爆性能等)是否对测量仪表提出特殊要求选择;
3现场环境条件
根据现场环境条件(诸如高温、电磁场、振动及现场安装条件等)对仪表类型有否特殊要求等选择;
如:在振荡环境中安转使用,应装减震器;当被测压力波动大时,应装缓冲器以增加阻尼。
压力表测量范围的确定
为了合理、经济使用仪表,仪表的量程不能选得太大,但为了保证测量精度,一般被测压力的最小值不低于仪表满量程的1/3为宜。
同时为了延长弹性元件的使用寿命,避免弹性元件因长期受力过大而永久变形,压力计的上限值应该高于被测量的最大值(量程的1/2~1/3),留有余量。
压力表精度的选取
常用压力检测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有0.4级、1.0级、1.5级和2.5级4个等级,不能认为选用的仪表精度越高越好,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精度较低、价廉耐用的仪表。
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是仪表的量程与准确度等级百分比的乘积,如果误差值超过工艺要求准确度,则需更换准确度高一级的压力仪表。
压力表类型选择实例:
某台压缩机的出口压力范围为25~28MPa,测量绝对误差不得大于1MPa。工艺上要求就地观察,并能高低限报警,试正确选用一台压力表,指出型号、精度与测量范围。要求条件为:被测脉动压力25~28MPa,测量绝对误差≤1MPa,就地观察、高低限报警。
仪表选择时考虑脉动压力对仪表寿命影响很大,故选择仪表的上限值为:P1=Pmax×2=28×2=56Mpa。
若选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60MPa,则:25MPa/60MPa>l/3,被测压力的最小值不低于满量程的1/3,下限值也符合要求。
另外,根据测量误差的要求,可算得对仪表允许误差的要求为:1/60×100%=1.67%,故选精度等级为1.5级的仪表,可以满足误差要求。
压力表的安装
压力表的安装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压力表的使用寿命,压力表安装时关键是测压点的选择。
1测压点
测压点应选在被测介质直线流动的管段部分,不要选在管路拐弯、分又或死角处。
测量流体压力时,应使取压点与流动方向垂直,取压管内端面与设备内壁平齐,不应有凸出物或毛刺。
测量液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下部,使导压管内不积存气体;测量气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上方,使导压管内不积存液体。
2切断阀
取压口到压力计之间应装有切断阀,以备检修压力计时使用。切断阀应装在取压口附近。测蒸汽压力时,应加装凝液管,以防止高温蒸汽直接与测压元件接触。
3腐蚀性介质的压力测量
对于有腐蚀性介质的压力测量,应加装有中性介质的隔离罐,隔离罐内的隔离液应选择沸点高、凝固点低、化学与物理性质稳定的液体,如甘油、乙醇等。
4压力表检测
对于新装的压力表,在安装使用之前,一定要进行检定,以防压力仪表运输途中震动、损坏,影响仪表的精度。
导压管铺的注意事项
1导压管粗细
导压管粗细要合适,一般内径为6-10mm,长度应尽可能短,最长不得超过50m,以减少压力指示的迟缓。如超过50m,应选用能远距离传送的压力计。
2导压管安装
导压管水平安装时应保证有1:10~1:20的倾斜度以利于积存其中的液体(或气体)的排出。
3导压管保温
当被测介质易冷或冻结时,必须假设保温伴热管线。
4压力表与导压管的连接
压力表与导压管的连接处应加装合适的密封垫片。一般可用石棉板或铝片;温度及压力较高时可用退火紫铜或铝垫片。另外,要考虑介质的影响。例如,测量氧气压力的仪表不能用带油的垫片;测量乙炔压力时禁用铜垫片等。
仪表测量管路的安装,能体现出一家仪表单位的水平,并不是很平很直就是对的;
流量压差变送器的测引线,水平段倒压管的坡度,符合规定要求;
压力检测仪表的校验
压力表在长期使用中,由于弹性元件疲劳、传动机构磨损及化学腐蚀等造成测量误差,所以仪表在使用之前,必须校验。长期使用的仪表也应定期校验,其周期应视使用频繁程度和重点程度而定。当仪表带有远距离传送系统及二次仪表时,应连同二次仪表一起校验。
校验工作是将被校验仪表和标准仪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标准仪表的要求是:标准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能超过被校验仪表最大绝对误差的1/3;其测范围比被校验仪表大一个档次。
压力校验
校验具体步骤:
首先在被校验仪表的量程范围内均匀地确定几个被校点;
然后由小到大逐点比较标准仪表的指示值,直到最大值;再推进一点点,使指针超过最大值,再进行由大到小的校验。
这样反复2~3次,最后依各项技术指标的定义进行计算、确定仪表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