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轴承配合工件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不合格引起损坏
若工件轴和外壳孔的挡肩对配合表面不垂直,或轴承定位面的粗糙度不合格,以及由于轴弯曲,都将造成轴承内圈和外圈轴线的相互歪斜并引起套圈和滚子滚动表面局部接触应力显著增大,进而产生疲劳剥落,发生早期损坏。
若工件外壳孔呈椭圆形或锥形,会使套圈产生变形,并危及滚道,进而引起滚道过早磨损和疲劳破坏。同样,若工件轴与轴承的配合轴颈几何形状不正确也将造成轴承内圈滚道的损坏。如轴径过大,则可能造成内圈破裂;如外壳孔径过大,则造成外圈的松动并产生打滑,进而加剧外壳孔和外圈外径的磨损。
2
安装操作方式不当造成轴承的损坏
圆锥滚子轴承的内组件和外圈是分别在轴上和外壳内安装的,装配时由于歪斜、冲击或装配用力过大等均可使套圈滚道及滚子受到损伤,这种损伤即使很小,也会加剧滚道的破坏。如滚子上有磕碰伤,轴承转动后也将造成套圈滚道的损伤。
在安装过程中如采用压入方式进行轴承的装配,必须使用专用的套筒工具,因为直接通过铁棒用力敲打套圈,可能使套圈产生裂纹或端面损坏,甚至造成内圈挡边的崩裂。为避免裂纹的产生,安装时不宜用铁棒直接敲打套圈,而必须加铜制衬垫。
使用专用的套筒工具进行内组件的装配时,应注意套筒的内外径尺寸,以免使套筒压在保持架端面上造成保持架变形,变形严重时可能造成滚子散落。
在搬运和装配时如不小心使轴承内组件掉落地面或受到碰撞,将造成保持架的变形,变形的保持架将使滚子受卡,影响轴承的转动灵活性,进而产生发热和烧伤现象,最终导致轴承失效。
轴承安装后外圈与内组件间游隙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如游隙过小,则导致温升过高,加快磨损甚至咬死;游隙过大,将产生附加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造成滚子与外圈滚道的相对位移并引起不均匀的局部磨损,产生噪音。只有调整适当,才能保证轴承正常运转。
3
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损坏轴承
工作时,如润滑油不足,工作面金属与金属的直接接触将引起擦伤,并产生发热和烧伤,降低轴承原有的硬度进而造成粘着磨损,最终导致轴承失效。
轴承安装前如工件未清理干净或添加的润滑油不清洁(如混有沙子、灰尘、脏物等),或因密封不可靠以及在多尘的环境中工作时,一些硬质颗粒进入轴承滚道将引起磨粒磨损,其表面呈现细槽痕迹或细小的麻点,使轴承的游隙加大,精度降低,使用寿命缩短。
轴承在使用中如受到过大的静载荷或冲击载荷的作用,很可能使内外圈和滚子的接触处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压痕。压痕的出现会使轴承的振动和噪声增大,温度升高,磨损加剧,进而产生严重的剥落,使轴承失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转速较低或摆动的轴承上。
轴承在潮湿的介质以及有酸蒸汽和其他引起金属腐蚀的物质环境中工作,如轴承的密封不好,可能造成锈蚀。锈蚀的产物和润滑油混合一起会对滚道和滚动体的工作表面造成腐蚀磨损,并引发表面剥落。
轴承在使用中如有电流通过轴承,电流可能击穿轴承油膜,产生电火花,从而造成表面熔融,形成小凹坑或条形坑。
4
结语
为使轴承能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寿命,在选用轴承时,应针对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进行必要的计算。对于一般运转的轴承,应根据接触疲劳失效,按额定动载荷进行寿命计算;对于高速轴承,除进行寿命计算外,还要进行必要的极限转速校核;对于转速较低的轴承,要进行静强度计算,以防止塑性变形的发生。轴承发生早期失效后,要细心观察损坏的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此外,轴承组合结构设计要合理,要保证充分的润滑和可靠的密封,这对提高轴承的寿命和保证正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