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工业革命300年了还做不了发动机是中国的耻辱。
中国企业有一个很坏的行为,重机会而轻细节。中国制造缺少的是精、细、深。这就是中国的发动机不能面世的根本原因。不是技术上有什么不懂,而是制造时无法实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 / 郭台铭有一个 99.99哲学
有人认为,技术一通,一通百通。更有人认为金钱可以买来技术。这些都是错的。
富士康郭台铭有一个 99.99哲学。99.99就是质量要精确、精确、再精确。要像黄金的纯度一样,即使达不到100%,也必须达到99.99%。在富士康,关于4个9的解释有三个版本。
郭台铭这样解释,他说,我手里拿的是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白板笔,做得很精致,手感也很好,写出来的字非常流畅,假如富士康也要做白板笔,做到松下白板笔90%的精密度,可能只需要1年时间,但要做到其99.99%,就要付出比一年长得多的时间。又比如中国制造的录像机、照相机与日本制造的相比,外观上相差不多,但功能上却相差很远,但要从90%提升到99%,就可能要5年的时间,从99%提升到99.9%,可能需要10年。从99.9%提升到99.99%,则需要再加一个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有一次说,4个9讲的就是精密。简而言之,精密工业就是1个9,2个9,3个9,4个9······比方说,当夏天这个房间外面的温度是40摄氏度的时候,里面坐了2000人在开会,里面的室温就一定要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下,这是第一个9的观念,给房子装上空调,就可以做到;第二个9的观念,在这2000人的房间里,空气中灰尘的粒度必须要控制在每立方米0.001克的范围里面,所以必须从空调的进气口到整个的周边窗台到地面的设施,包括你进来时脚底的灰尘,都要去设计,把灰尘拦在外面;第三个9的观念,规格更加严格,希望空气中没有任何的杂质,不管是头发里掉出来的,还是嘴巴、鼻孔里呼出来的,因此我们开始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穿半导体制造专用的真空服装;第四个9的观念,你现在所设计的环境,必须是要完全没有细菌,没有病毒,所以不论是盖一座房子、做一个空调设备,还是设计一件衣服,你都要有4个9的观念,精密工业适合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所有的产品,主要看你的规格怎么定。因此要做精密工业,首先一定要先改变观念,观念改了以后,你就要自己去寻找方法。
山西晋城的干部到富士康学习,富士康的干部给他们出了一道数学题:如果每道工序,每个零件的合格率都是99%,那么10道工序,10种零部件组成的产品,其合格率约为90.4%。黄金纯度没有100%,产品质量必须是100%。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飞机,每架都有上万个零部件,哪个零部件的合格率都不允许是99.99%,人命关天,只能是100%。简单地讲,如果三条生产线上的零件合格率都是80%,那么其组成的产品不良率就达50%,若一条生产线有故障,就会有更高的不良率。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生存,细节关乎企业生命。
富士康的老师进一步解释:做一件事,从做到90%满意到99%满意如果需要五年,那么由99%满意到99.9%满意也许就需要五十年。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得更好。终极的竞争就是信心、毅力、用心的竞争。
技术可以买来,但制造无法超越。毛泽东用27年搞工业化,制造发动机的时间大概在20年左右,当时就是拆开国外的产品仿制仿造,歼7、轰6的发动机已经跟国外相近,因此中国二代战机已经是世界一流。但毛泽东身后,中国的发动机差不多停顿了20年,不做了,这是一代人的断代,可以说是重新起步,重新做。因此要想快速做出发动机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时间。我们不是不能做出产品,而是做出的产品不精细,性能、质量差距大。
2 / 富士康连接器堪比英特尔微处理器
富士康刚到深圳设厂的时候,叫精密接插件厂,百十人,做电脑连接器。富士康的品牌就是精密二字。当年他们到四川绵阳参观大陆国防大厂,看着中国航空连接器不禁赞叹,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做出这么精密的产品?
富士康从连接器起家,现在已经连接起电脑、手机、汽车等巨大的产业链,世界所有电子产品的前三大巨头,都找富士康代工,工厂遍布全世界,员工超过百万之众,但最基础的产品还是连接器。
电脑手机是最信息化的产品,信息化产品最核心的产品是芯片,世界芯片最著名的品牌是英特尔。芯片是集成电路,越来越小型化、微型化,但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就是在微小的面积上集成成千上万密密麻麻的电路与零件。而富士康的连接器就是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相配套的,也是微型、精密到极致。
几年前,在深圳高交会上,富士康曾展示过一款最现代的与英特尔最新处理器相匹配的连接器,就是指甲盖那么大,那么薄,上面集成了几十万个零件。
3 / 中国企业还做不了打印机
讲到精密制造,会有很多例子。例如富士康的模具精密到头发丝200分之1。如此,富士康才能做出手机摄像头的镜片。
中国做不了发动机,还做不了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数码相机这类办公自动化产品。既便有零部件,中国企业也组装不了。
我们的办公桌上,甚至家里都有一台带传真、复印功能的电话机,家里的数码相机已经换了几代,但你想过没有,这类产品几乎全是日本企业生产的,没有一个国内企业的品牌。
80年代,电视台刚开始做广告的时候,桂林理光、广州理光的广告至今让我们记忆深刻,那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合资企业,就是生产制造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的。这些企业早就不知所踪。我梳理深圳企业史,发现康佳等深圳企业当年也生产过传真机和复印机。我买过一台联想电脑,送一台打印机,是彩色的喷墨打印机,买回来一看不是联想生产的,是日本公司的产品,产品是送的,但打印不了几次,墨盒就没水了,要更换,价格昂贵,才知道是一个消费陷井。联想、TCL、先科等公司也生产过数码相机,现在都不见了。现在还有一个国产品牌爱国者,但仔细研究,发现爱国者数码相机是国产品牌,但制造代工是日本企业。50年代,我们就成立了一家天津打印机研究所,是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开发出了很多产品,但只能放在实验室里,不能产业化。
为什么中国企业做不了传真机这类产品?我问过很多企业家,基本上都没想过。有人说应该是高科技,人家掌握专利,我们不能做,但也说不出那个零件是高科技。
确实,这类产品中有高科技产品,有的一台产品就卖几千万元。但我们普遍使用的产品是十分普通的,没有什么高科技。并且深圳就是一个这类产品的生产基地,日本这类企业都在深圳设有工厂,几乎所有的元器件也在深圳生产。中国企业不能生产这类产品,是因为我们组装不了这类产品。如果把这些元器件全部买来,让中国企业来组装,质量肯定不行,不是不运行,就是卡纸,或者扫描不齐。因为这类产品叫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但元器件生产制造要求非常精密,组装时也不能差一毫一厘。以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组装不了这类产品。
我曾经采访过一家生产过这种产品的企业的老总,他摇摇头说:那东西太复杂。
如果,我们把组装看作制造,我们组装不了传真机。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现状和水平。
现在,打印机之类产品,日本之外,惠普也有产品,惠普的产品就是富士康生产制造。我当记者时,跟踪采访富士康多年,写过《郭台铭与富士康》等几部富士康的书。但近些年忙于其他项目和业务,已经几年没去过了。现在说到发动机,就又想起了富士康。把发动机的任务交给郭台铭,他是最有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他的精密制造能力已经达到。